-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2025年6月25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成功入选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中的“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名单,成为全国气象领域和青海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向与会中外来宾分享了一代代瓦里关人扎根高原山巅,为应对气候变化及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气象力量的故事,体现了青海气象人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血脉,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绿色低碳实践书写下的中国答卷。
精神铸魂:高原之巅的红色传承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瓦里关山(海拔3816米),是世界气象组织(WMO)认证的34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也是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站。自1994年建站以来,瓦里关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带领团队在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60%的环境中,30年如一日观测大气变化。
地处世界屋脊的瓦里关山,平均海拔超3800米、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杳无人烟、气温最低可到零下25℃……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考验着精密设备在高原适应性,也对观测员的身体健康提出了挑战。为了维护观测环境的稳定,减少人为活动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确保数值精准,观测员们长期吃半加工食品,大部分人都有胃病、高原病;因为氧气不足,很多观测员嘴唇干裂,指甲发青,但他们却以“数据零间断”的纪录,绘制出国际气象界知名的“瓦里关曲线”,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依据。
科技报国:数据背后的全球担当
2024年建站30周年国际学术会上,300余名中外专家惊叹于其贡献——60余项高精度监测指标、连续30年积累高精度数据,2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面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瓦里关大气观测资料为研究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及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证实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全球低碳转型具有参考意义。
以党建为引领,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科研团队连续攻克技术难题,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他们先后建设青海省温室气体及碳中和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率先建成全国温室气体高精度标准气配制和温室气体观测设备标校平台,开展国产化设备高原适应性等研究,为我国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网共享体系建设和网络化观测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提供示范和参照。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碳排放核算、碳源汇分析、碳收支平衡及碳中和路径关键技术研究,发布《青海省温室气体公报》《青海省碳监测评估报告》《高原甲烷浓度升高成因存在不确定性》等报告,构建青海省碳进程评估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实际行动,将“两弹一星”精神中的为民服务理念落到实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党员王剑琼作为瓦里关大气成分监测技术专家,2016年被科技部授予“最美科技人员”称号。
绿色先锋:低碳实践的全民行动
一代代瓦里关人坚守山巅,如同一颗颗种子般扎根瓦里关,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向着科学高地进发,用青春和热血坚守着高原气象人的初心和使命。2025年,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入选“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通过党建引领产学研融合,同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研攻关和科普宣传工作,为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战略需求注入更多气象元素,实现瓦里关“科研基地+科普平台”双轨模式。瓦里关气象工作者还参与科普中国栏目时代镜像系列节目、《零碳之路》纪录片等采访活动,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开展科普讲座、专题推介宣讲活动,年均覆盖600余人次,极大提升了影响力。
30年以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在相关行业领域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多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了多项合作,完成了20多个科研和实验合作项目,大气化学成分分析、温室气体监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新征程上,瓦里关气象科技工作者肩扛先辈们的红色使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相连,时刻用青春诠释新时代的“两弹一星”精神,为“科技蓝”的创新突破和“生态绿”的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为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中国气象局)
( 编辑:刘琼 送签:徐雅维 签发:林燕 )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