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0年第12期

發揮好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助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李偉
來源:旗幟網2021年01月07日09:21
文字縮放: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一步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黨的十九大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蘊含的新理念新戰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也為發揮人民政協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開創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問題,指明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目標、途徑和原則,揭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發展的本質規律,開辟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新境界,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規律的認識,對建設富強美麗的中國和清潔美麗的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必須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的生態文明觀。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必須立足於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自然觀。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必須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必須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必須把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和草。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必須遵循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密法治觀。隻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明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要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讓保護者受益,讓損害者受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必須堅持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美麗中國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使建設美麗中國成為全民自覺行動。

必須胸懷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共贏全球觀。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生態危機、環境危機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經濟結構和產業體系,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空中俯瞰浙江省淳安縣千島湖。

准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這一論斷深刻闡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特征,必須准確把握。

准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期的基本特征。當前,我國多領域、多類型、多層面生態環境問題累積疊加,環境污染的復雜性、嚴重性前所未遇。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高度關聯,單一污染類型的控制無法從根本上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隨著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的轉型升級,消費驅動的生活污染使得環境問題更為復雜化。與此同時,地區間污染狀況差異大、治污任務不平衡和治污能力不平衡進一步加劇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難度,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導致局部生態環境質量產生不可逆轉的惡化。

准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攻堅期的基本特征。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環境質量沒有較大改善就不是真正的小康。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日益增長的環境公共服務需求與滯后的環境設施供給之間的矛盾正迅速上升為民生質量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現形式之一,環境公共服務水平、數量、質量、方式及其均衡性等供需矛盾亟待解決。社會公眾對環境風險的認知和防范意識越來越強,對環境風險容忍度越來越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會極大地煥發人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准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窗口期的基本特征。當前,我國具備了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條件。經濟上有能力,技術上有支撐,人才上有儲備,經驗上有積累,制度上有保障,全社會有共識。更為重要的是,黨中央把生態文明置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使我們具備了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政治意志和行動部署。這個“窗口期”是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共享生態紅利的機遇期。

發揮好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強調,要發揮好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會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的工作機構,工作職責和領域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就要“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著力提高協商議政質量。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確定協商議題,營造良好協商氛圍,提升協商能力素質,在建言資政、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推動政協協商成果轉化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政策、措施。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牽頭承辦了全國政協“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和“推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遠程協商會,參與主辦“中國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發展協作推進會”,組織召開“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還與地方政協共同建立了“長江經濟帶省市政協‘共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共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沿黃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會”等協商平台,取得了很好效果。

深入開展專題調研提高實效。聚焦生態文明領域重點問題,把握重要時點、節點,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關鍵處。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我們深入開展“加大白洋澱生態保護和修復,有力支撐雄安新區發展”“加強管控與修復,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川藏鐵路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等專題調研,提出了有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得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重要批示,推動了有關工作開展。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專題視察團還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塞罕壩精神”為主題,到塞罕壩機械林場開展黨外委員專題視察活動。委員們親耳聆聽了幾代塞罕壩林場人創造“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生動故事,受到了“忠於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的鼓舞,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增強了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履職盡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強化民主監督彰顯政協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高度,對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面對新的形勢任務,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對於推進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重大改革舉措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具有重要意義。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每年開展一項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監督性調研。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求真務實,圍繞“深入落實河長制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開展了監督性調研,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了監督性調研報告,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國家部委認真吸收採納有關意見建議,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

(來源:《旗幟》2020年第12期,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