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1期

落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決策部署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李小鵬
來源:旗幟網2021年01月27日11:05
文字縮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交通運輸行業必須准確理解和把握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聚焦“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目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當好先行、提供支撐。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命題

經濟發展戰略的導向,是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基於國內外形勢變化,黨中央及時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戰略判斷,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性思路,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2020年以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我國以往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達到新高度。

從理論維度看,新發展格局是一個重大的理論概念,也是一個不斷拓展的理論體系。2018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出“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第七次會議時,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要求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習近平總書記還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怎麼看”“怎麼辦”的重大問題,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從實踐維度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謀劃和開展新發展階段的各項工作,都要聚焦看齊這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交通運輸是復工復產的“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強調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要求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國際貨運暢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交通運輸要找准自身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明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務實舉措,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前、干在前。

2020年5月26日,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海安物流基地,中歐班列(海安—東盟)准備出發

深刻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交通運輸的新要求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交通運輸連接生產和消費兩端,是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環節和重要依托,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深刻把握嚴峻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對交通運輸的新要求。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衰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也必然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和沖擊。要深刻分析外貿內貿的此消彼長趨勢對交通運輸業的影響,主動調整適應由“兩頭在外”參與國際循環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經濟循環模式,做好應對新風險新挑戰的思想准備和工作准備,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深刻把握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對交通運輸的新要求。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當前,我國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第一個恢復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具有良好的現實基礎和發展條件。但要看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體現在交通運輸領域,主要是: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布局不夠完善、各種運輸方式銜接融合不夠順暢、高品質運輸服務供給不足、物流供應鏈韌性還不強等。這既是阻礙國內經濟循環的淤點堵點,也是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繼續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高服務供給質量,擴大優質增量供給,為暢通國內經濟循環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深刻把握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交通運輸的新要求。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外部環境越是嚴峻復雜,就越要擴大開放,使中國真正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同時,通過與世界經濟聯系互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交通運輸業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行業之一,始終走在開放合作前列。以共建“一帶一路”為例,我國與1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2個雙多邊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議定書)、與6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70個雙邊和區域海運協定,與100個國家簽署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與其中54個國家實現直航,與22個國家簽署了郵政快遞領域合作文件。交通運輸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服務維護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重要作用。

交通運輸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著力點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找准工作著力點。交通運輸要緊扣“內提質效、外保安暢”發揮先行官作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支撐新發展格局在形態上成型、功能上成熟、運行上成勢。

服務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支撐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要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優化綜合運輸通道和樞紐布局,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基礎支撐。要充分發揮交通運輸服務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暢通城鄉運輸服務網絡,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載能力,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程度,更好挖掘客貨運輸需求,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實現良性循環。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新塑造交通運輸發展新優勢。加快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科技創新,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交通運輸技術、裝備自主可控能力。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加強5G、北斗系統等信息基礎設施協同應用,加大交通裝備自主研發力度,用新技術為傳統交通基礎設施賦能。要有序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和網聯化改造,加快交通新裝備、新基建、新業態發展,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加快構建現代物流供應鏈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要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各種運輸方式,加強國際貨運能力布局和建設,加快構建開放共享、覆蓋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現代物流供應鏈體系。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切入點,圍繞“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總體布局,推進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等物流樞紐建設,增強國際運輸通道連通性、穩定性和安全性,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持續深化交通運輸改革,提升現代治理能力。要從結構、技術、管理、服務等維度綜合發力,加強交通運輸改革的系統集成,完善綜合交通運輸跨部門運行協調機制,深入落實減稅降費措施,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引導國際物流企業與生產制造、國際貿易等企業戰略協同發展,支持交通運輸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加強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系統觀念,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要統籌發展與安全,推動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有效遏制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加強對新冠肺炎疫情反彈等不利外部因素的預判,加強交通運輸應急能力建設,加快建立儲備充足、反應迅速、抗沖擊能力強的應急物流體系,提高交通運輸系統韌性。要加強供應鏈安全國際合作,推動形成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消除非經濟因素干擾的國際共識和准則,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來源:《旗幟》2021年第1期,作者系交通運輸部部長)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