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1期

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發展格局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韓文秀
來源:旗幟網2021年02月08日10:04
文字縮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后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對2021年經濟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遭遇了世紀罕見的三重復合型嚴重沖擊。一是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我國經歷了經濟社會運行一度停擺的至暗時刻。二是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萎縮4.4%。三是國際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恣意妄為,我國面臨的遏制打壓明顯升級。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歷史大考面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准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付出艱苦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卓著。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總量預計突破100萬億元,增長2%左右,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預計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5%左右。“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躍上新的大台階。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這是最有代表性和國際可比性的指標。實現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但小康不是現代化,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繼續艱苦奮斗,向現代化進軍。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深化了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概括為“5個根本”: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礡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這些規律性認識,來自於生動的實踐,又用於指導未來的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展望2021年,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機遇和挑戰又有新的發展變化。世界經濟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復蘇不穩定、不平衡。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防范化解風險的任務依然艱巨。

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是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工人在總裝車間內作業。

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2021年是我們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要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開啟,做好經濟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准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經濟運行趨向常態,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在經濟恢復常態化運行的情況下,使宏觀政策逐步回歸常態。可以結合三方面背景加以理解和把握。一要結合宏觀經濟運行態勢來把握。由於2020年基數陡然降低,2021年經濟增速從數據上看會比較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分別預測,2021年我國經濟將增長8.2%、7.9%、8.0%。但這主要是基數效應導致的,實際上這兩年的平均經濟增速也就5%左右。同時,2021年經濟發展也面臨較多內部和外部不確定性,預測的經濟增速並非板上釘釘。二要結合微觀主體實際狀況來把握。2021年宏觀數據可能會比較好看,但微觀層面可能不那麼光鮮,許多經歷疫情沖擊的中小企業“大病初愈”,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以恢復元氣。一些企業擔憂,政策“撤火”太急會難以承受。三要結合未來政策空間余地來把握。2020年,減免社保繳費政策實施后,社會保障基金收支壓力明顯加大,絕大多數省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當期收支缺口。同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採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宏觀杠杆率上升超過20個百分點。這是必要的,但也要考慮長期的可持續性。

在上述背景下,宏觀政策需要把握好時度效。一是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就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政策支持力度,不急轉彎,防止出現政策懸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要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准、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同時要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二是保持政策的可持續性,就是考慮到經濟逐步恢復常態化運行,需要穩妥退出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這是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三是更加注重科學精准有效實施宏觀政策,該進的要進、該退的要退、該穩的要穩,做好各項政策的協調銜接,打好時間差,避免政策退出的疊加效應。2021年要綜合考慮宏觀和微觀、同比和環比、季度和全年、國內和國際等方面指標變化情況,根據實際相機靈活決策,留有政策儲備和后手。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基數效應,2021年經濟增速會前高后低,坡度較為陡峭,但從2020、2021兩年平均看,與潛在增長能力大體相當。2021年穩增長壓力不像往年那麼大,要用好這個寶貴時間窗口,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為經濟可持續恢復、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2021年經濟工作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展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經濟工作的主線。同時,要通過需求側管理,把我國巨大的國內需求潛力釋放出來,更好發揮需求牽引供給、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作用。

構建新發展格局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全面部署的基礎上,注重採取關鍵舉措以小帶大、以點帶面,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如同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的那樣,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再次被“置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戰略性需求為導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支持領軍企業、中小企業創新活動,抓好人才和機制兩個基本點,加快國內人才培養,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攻克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

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疫情沖擊下,我國完整產業體系和強大供應能力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貢獻。比如,口罩生產是一個供應鏈系統工程,迄今我國已向全球提供了超過2000億隻口罩,全世界人均30隻。抗擊疫情和大國博弈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個大國,要保障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應當形成完整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特別是在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點領域要自主可控。要“兩手抓兩手硬”,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同時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形成更多獨門絕技。“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也是如此。要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夯實基礎硬件和基礎軟件,千方百計把產業基礎能力提升上去。

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2019年,我國居民消費率約為39%,低於6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消費發展的潛力巨大。有效擴大內需,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既要完善政策,又要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制度安排。要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要增強投資增長后勁,既要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更要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改投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要加大投資力度。近年來,集成電路、電動汽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出現一些“爛尾工程”,教訓深刻,反映出一些地方不懂這些產業的發展規律和風險特征。要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布局,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

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是我們多年來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今后一個時期,必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在成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外宣布,我國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宣示了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態度和信心。這有利於我們對標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深化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同時,對外開放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大力提升國內監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審查機制,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國家安全。

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害是種子和耕地。“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國種業有很大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地為農本。要高度重視耕地數量減少和質量下降的一些跡象。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范耕地佔補平衡,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壟斷抑制創新,阻礙技術進步,既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損害生產者剩余和產業整體利益,這是各國共識。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普遍做法,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近年來,我國平台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平台企業快速壯大,在提升供給體系效率、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市場壟斷和無序擴張、野蠻生長問題也日益凸顯,出現了限制競爭、贏者通吃、價格歧視、泄露個人隱私、損害消費者權益、風險隱患積累等衍生問題,存在監管滯后甚至監管真空。應當明確,國家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要依法規范發展,健全數字規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壟斷行為的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平台經濟的許多業務具有金融性質,有的鑽監管空子,造成過度金融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系民生福祉,關系宏觀經濟。當前,我國一些特大城市房價偏高,新市民特別是青年人收入偏低,既買不起房,又租不好房,一些長租公寓爆雷,影響社會穩定和金融穩定,租客和業主利益都遭受損失。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逐步解決購房和租房“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在人口淨流入、房價高的大城市,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要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土地供應,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們的主動作為,體現了大國擔當。實現這一目標,壓力和挑戰巨大。歐美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一般有50至70年過渡期,而我們從現在到實現碳中和隻有40年時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同時,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化解存量風險,防范增量風險。要毫不動搖抓好疫情防控,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都要按照既定部署落實落細,全面推進。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開拓進取,一定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來源:《旗幟》2021年第1期,作者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 編輯:白 翔   送簽:白 翔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