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2期

我國征信業發展現狀及思考

中國人民銀行機關黨委、征信管理局聯合調研組
來源:旗幟網2021年03月18日08:32
文字縮放: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征信業源於信用交易需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專業化的信用信息服務行業。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扎實推進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建設,優化征信供給結構,促進征信業高質量發展。按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基於征信的考核指標,我國已連續4年獲得滿分。

我國征信業發展的現狀

征信業務是指對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的信用信息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採集、整理、保存、加工,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動。在實踐中形成的共識是,凡是為金融經濟活動提供服務,用於判斷個人和企業信用狀況的各類信息均屬於信用信息,利用信用信息對個人和企業進行畫像、評價等活動均屬於征信業務。我國現代征信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從信貸征信起步,逐步擴展至政府及社會信用、市場主體之間的商業信用等領域。

在信貸領域征信方面,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基本實現經濟主體全覆蓋。到2020年末,人民銀行建設的征信系統共收錄超過11億自然人、6092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信息,2020年個人和企業日均查詢征信報告分別達866萬次、19萬次。

在政府及社會等領域征信方面,推動建立地方征信平台,利用政府掌握的政務信息等替代數據,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支持。探索出台州經驗和蘇州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目前已建成廣東“粵信融”等省級平台6家、地市級平台30多家,在支持穩企業保就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商業領域征信方面,批設2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備案企業征信機構131家。其中,人民銀行重點監測的7家市場化征信機構累計幫助234.55萬戶小微企業獲得融資1.41萬億元,含信用貸款5914.72億元,佔比42.03%。此外,探索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征信信息的互聯互通,目前在長三角區域內已取得積極進展。

發展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相適應的現代征信業所面臨的挑戰

目前,我國征信業盡管取得不小成績,但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征信產品的要求,距離構建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相適應的現代征信體系,尚面臨不少挑戰。

征信需求的多樣化對現有征信格局提出挑戰。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以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為主導的公共征信格局已經不能適應征信需求海量化、多元化的形勢發展。其現狀是征信產品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夠﹔覆蓋征信人群雖大,但有效融資人群小,不能滿足普惠金融和數字化金融的要求﹔金融或類金融機構快速增加,接入征信系統的意願強烈,由此導致信息種類和信息格式多樣化,既挑戰現有征信系統的容納能力,又挑戰其處理能力。

新商業形態的涌現對現有征信服務提出挑戰。隨著信息及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金融和數字征信的應用場景逐步形成。其顯著特點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價發放貸款,客戶面向普通大眾、小微企業,其對信用信息的需求具有高發性、高頻性、實時性特點,並且需要7×24小時網絡支持。這些新特點對我國現有公共征信系統的數據承載力、高頻高速查詢的支持力和關聯信息的整合力等提出了新挑戰。

征信需求的國際化對跨境征信服務及其監管提出挑戰。近些年,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迅速發展,在貸款前,境外的貸款行對境內的貸款主體有強烈的信用需求,而在貸款后,這些跨境貸款數據如何與貸款主體關聯,以便於境內實時掌握其信用風險狀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廣東與港澳雙向移居的人數越來越多,催生大量相關信用產品需求,如何滿足這些跨境征信需求,需要統籌考慮。

全面推動我國征信業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

面向未來,征信領域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征信在數字金融和經濟治理中的應用,在“十四五”期間努力構建與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現代征信體系,奮力推動我國征信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健全和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系統),提升征信可得性。一是強化征信業頂層設計。深化“政府+市場”“全國+地方”的雙輪雙層驅動征信發展模式,從4個邏輯層級健全和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分別是金融數據共享、政務數據共享、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集團的市場交易信息共享、利用區塊鏈等可信技術建立上述3個層次各征信機構之間的聯盟鏈。二是完善征信機構體系。進一步豐富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征信產品增量供給,優化存量征信產品服務。加快培育市場化品牌征信機構,打造全國性、區域性龍頭征信平台。支持征信機構、評級機構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三是優化征信服務體系。踐行“征信為民”理念,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標准,著力構建涵蓋現場查詢、自助查詢、代理點查詢、網銀查詢、互聯網查詢的立體查詢網絡,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在征信服務中的獲得感。

持續優化征信信息採集環境,提升征信可信性。一是探索制定信息共享統一標准。對金融信息、政務信息和企業交易信息,分別制定信息共享基礎標准,待時機成熟,打通三類信息共享渠道。深化區塊鏈技術在征信領域應用。二是推動政府信息公開。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方便市場化征信機構全面、及時、准確和低成本地獲取相關信用信息,促進數據要素轉化為生產要素。三是推動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支持普通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集團通過共享方式實現應用,幫助更多沒有信貸記錄的“長尾”或“白戶”群體建立信用記錄,享受正規金融服務。

筑牢征信信息安全防護網,提升征信可控性。一方面,加強征信業審慎監管。將所有征信業務活動納入統一監管框架,建立分類監管與動態監管機制。個人征信業務需要持牌經營。推動技術與監管深度融合,實現征信智慧監管。另一方面,加強數字經濟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在現有法規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能夠滿足數字經濟條件下征信機構運行、征信業監督管理、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的多層次的法律法規制度,減少隱私侵害。持續完善征信異議、投訴和責任追究機制。

參考文獻:

﹝1﹞陳雨露.個人信息保護與征信業發展﹝J﹞.中國金融,2017 (11).

﹝2﹞朱鶴新.推動征信業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J﹞.中國金融,2019 (13).

﹝3﹞萬存知.重新認識“信用信息+”模式﹝J﹞.中國金融,2020 (7).

﹝4﹞白鶴祥.加快制定“信用信息公開和保護法” ﹝J﹞.中國金融,2020 (11).

(來源:《旗幟》2021年第2期)

( 編輯:孫麗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