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4期

“紅船精神”永放光芒

董曉彤
來源:旗幟網2021年06月01日15:24
文字縮放:

今天的浙江嘉興南湖,游人如織。煙波浩渺中,一艘小船力重千鈞,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這艘小船背后所承載的“紅船精神”,在今天依然綻放著耀眼光芒。

2005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中,首次對“紅船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即: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習近平同志關於“紅船精神”的重要論述,是對黨的理論特別是黨的創建史理論的重大創新,激勵著全黨同志在新時代發揚優良傳統,接續拼搏奮斗,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改變舊世界、開創新世界的氣概,以及勇於革新、走向時代前列的堅定信念。

馬克思曾指出:“以往的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毛澤東也指出,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早期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傳播,通過對俄國十月革命經驗的學習,通過中國工人運動的實踐,逐步認識到,要改造落后挨打的舊中國,就必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須建立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作為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於是,創建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最先進的政黨,成為黨的首創精神的最集中體現。為了創建中國共產黨,1920年6月,陳獨秀等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基礎,建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並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產黨,還起草了黨的綱領。此后,圍繞是用“社會黨”還是用“共產黨”命名的問題,陳獨秀征求李大釗的意見。李大釗主張定名為“共產黨”,陳獨秀完全同意。8月,在陳獨秀主持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裡2號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此后不久,北京、長沙、武漢、濟南、廣州等地的先進分子以及旅日、旅法華人中的先進分子,也相繼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很早就意識到,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李大釗認為,對於一個主義和學說,“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境和我們的時代環境”﹔對於馬克思主義,“必須要研究怎麼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於環繞著他的實境”。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以后,有組織、有計劃地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努力促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長辛店創辦了勞動補習學校,從提高工人的文化程度著手,進而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培養工人骨干﹔武漢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1921年五一勞動節之際,領導漢口人力車夫舉行罷工,反對車行加租,提出“奮斗、爭自由、爭人格”等口號。這些努力,都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集中展現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不懼挫折、敢於斗爭、敢於亮劍的優良品質。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斗史。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革命是一場大變革,“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要實現偉大目標,黨必須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中國共產黨在誕生之初,就提出要“推翻資產階級,由無產階級專政,廢除資本私有制”。黨的一大結束不久,中央局便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加強對工人罷工斗爭的統一領導。1921年下半年開始,上海、武漢、長沙等地和航運、鐵路、採礦等行業相繼爆發工人罷工斗爭。1922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黃愛、龐人銓因領導罷工被捕犧牲,成為全國最早被軍閥殘殺的工人運動領導人。

從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續時間達13個月之久。在此期間,爆發的罷工斗爭達100多次,參加罷工的工人達30萬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黨組織或黨領導的工會組織直接發動的。工人運動的迅猛發展,鍛煉了工人階級隊伍,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在全國的政治影響。這次工人運動高潮的起點,是香港海員大罷工。這次罷工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者的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工人階級,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此后,長江船員和上海郵務工人、紗廠工人,以及蘇州、無錫等地工人相繼舉行罷工。在這些罷工斗爭中,共產黨員發揮了組織領導作用,他們一步步迎難而上,為革命事業不惜拋頭顱、洒熱血,激勵全體黨員秉承先烈遺志,為革命接續奮斗。正如毛澤東所說:“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集中展現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立志改造社會、解放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迫切願望與堅定行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鴉片戰爭以后,中華民族步步走向亡國滅種的深淵邊緣。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都沒能扭轉中國的頹勢。辛亥革命、共和肇建,卻換來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的民國亂象。中國近代以來種種救亡圖存努力的失敗,宣告了借鑒西方種種“主義”和思想的救國方案的失敗。當時,“中國人民對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是多麼強烈,但前途又是多麼渺茫”。

在嚴重的危機之中,中國先進分子在對西方傳入中國的各種思想和理論進行反復比較的過程中,把注意力轉向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在一國的革命實踐中得到了初步檢驗,加之當時俄國的國情及面臨的問題與中國有諸多相似之處,更增加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心。

馬克思主義,正是中國苦苦追尋的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正如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指出的那樣:“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所以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武器后,義無反顧地擔負起歷史使命,確立爭取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獨立和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人民群眾當中蘊藏的無窮偉力。他們還致力於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不斷深入工人群眾中,教育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無盡的智慧。在一次次領導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軍閥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人一次次以生命和熱血進一步喚起中國人民,以巨大的犧牲和無私奉獻精神証明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領路人,是國家改變落后面貌、人民擺脫苦難境遇的希望。

征途漫漫,精神永恆。“紅船精神”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新時代,要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就要不斷與時俱進,發揚首創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要艱苦奮斗,迎難而上,動真碰硬,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把黨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就要忠誠為民,無私奉獻,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來源:《旗幟》2021年第4期﹔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編輯:孫麗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