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並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過程中,我對此深有體會。
父親4歲喪母,10歲喪父,是黨組織把他培養成一名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和農村基層干部。他經常說,“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全靠毛主席”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耳濡目染,黨在我心中一直是組織紀律性強、一心為人民謀幸福的高大形象。
在我們家,加入共青團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這一天,母親一定會多炒兩個菜,父親肯定要多喝二兩酒。記得哥哥入團那天,父親先是對哥哥表示祝賀,並掐指一算說,“我們家現在有一個黨員、兩個團員了,滿崽也要早日入團!這樣——”,接著又伸出一根手指說,“我們家就有一個黨員、三個團員了!”“大家都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最后都要成為黨員!”母親接過的話把大家都逗樂了。17年后,當我在具有光榮傳統的廈門大學入黨時,遠在湖南的父親高興得喝醉了。
如何檢驗“好好學習”的效果?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最看重的就是學校發的獎狀。家裡牆上預留了三塊地方,供我們姐弟仨貼獎狀。誰的獎狀貼得高,誰就越先進。父親形象地說:“學習成績好,紅旗插得高。”父親在基層工作30多年,做過廠長、站長,當過大隊支書,獎狀特別多。他經常自豪地說:“榮譽一堆、獎狀論斤。”這話有炫耀的成分,但對我來說,這種從小植入的榮譽感,可以把黨員的先進性具化為可感知、可量化、可評價的標准,轉化為創先爭優的強大動力。
當然,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不是件容易事。能不能守住底線,敢不敢直面困難,是一名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必須應對的考驗。父親多次不無愧疚地告訴我們,1960年他當大隊保管員,既管糧又管錢,但就在那年,把他帶大、供他讀書的堂兄卻因飢餓而死。當村支部書記時,父親把自己要干的五件大事編成順口溜:恢復蜜橘場,收回川溪塘﹔渠道過石山,馬路通富塘(村組名)﹔最后通好電,全村亮堂堂。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每件事做起來都不容易。碰到“霸蠻”者,還必須說硬話、拍桌子。
我曾經疑惑於父親在原則問題上的“直硬”,起初把原因主要歸結為特定的時代教育,但最終我認識到,無論歷史如何變化,貫穿其中的黨性原則是純粹的、不變的。黨性根植於心、融入血液,對大是大非的判斷才會堅定不移,生活工作也就坦坦蕩蕩。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漸悟累積出來的豁然開朗,促使我不斷廓清雜念,堅定信念,發自內心地接受黨性鍛煉,厚植黨性根基,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百折不撓朝著目標砥礪前行。
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多年來黨的教育和自身的學習、工作經歷,使我對黨和黨員的認識遠遠超出感性層面和碎片化記憶。上述一幕幕,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從小浸染於這樣的家教家風,使我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並且終身受益,指引我正確看待黨員身份,時刻表現出黨員該有的樣子!
(來源:《旗幟》2021年第5期﹔作者系浙江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建督查室主任)
( 編輯:孫麗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