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7期

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
來源:旗幟網2021年08月05日11:25
文字縮放:

基層衛生健康服務直接面向群眾,承擔著“健康守門人”職責。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將“以基層為重點”作為新時期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的首要內容。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就是要通過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用實的舉措、實的服務,辦好滿足群眾就近看病就醫的“關心事”。

聚焦服務網絡建設,讓群眾“有地方看病”。一是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按照“縣級強、鄉級穩、村級活、上下聯、信息通”的總體思路,統籌協調各方資源,科學規劃衛生資源結構和布局並引導向基層傾斜,夯實基層基礎。積極開展健康扶貧,基本消除了農村貧困地區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3.6萬所鄉鎮衛生院、3.5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1.6萬個村衛生室,基本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二是壯大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加強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持續開展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不斷規范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全面推行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基層衛生人員數量穩步增加,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全科醫生312萬和40.7萬人,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有46.4萬人。三是改革完善基層運行機制。先后出台改革和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等文件,推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創新做法,進一步激發基層運行活力。

聚焦服務能力建設,讓群眾“看得好病”。一是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制定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准,指導各地對照標准,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健全管理制度,穩步提升服務能力,持續改進服務質量。目前,累計有13060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服務能力基本標准,2744家達到推薦標准,佔比分別達到29.6%和6.2%。二是全面開展社區醫院建設。推動各地加大財政投入,狠抓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建設,增加老年、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床位設置,目前全國累計建成社區醫院1410家。三是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確定山西、浙江兩個試點省和其他省份567個試點縣,加強頂層設計,印發醫共體建設指導方案,建立評判標准和監測指標體系,組建專家組,開展試點成效監測評價,推動醫共體健康持續發展,截至2020年,全國試點地區建成醫共體1171個。各地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推進醫共體資源共享,促進服務規范化、標准化、同質化,醫共體上聯三甲醫院,下聯鄉村兩級,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聚焦服務內涵建設,提升群眾“看病獲得感”。一是積極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國家層面印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意見,各地積極探索實踐,不斷完善籌資、醫保、價格等配套政策。截至2020年,全國已組建近43萬個家庭醫生團隊,通過長期處方、延伸處方、轉診綠色通道、醫保報銷優惠等舉措,豐富簽約服務內容,居民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系得到加強,對家庭醫生的信任逐步提升,重點人群和一般人群簽約率分別達到60%和30%以上。二是持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從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穩步增加,服務內容不斷擴大。通過健康管理,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人群健康狀況改善效果明顯,地區間、城鄉間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持續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公平性大大改善。

一是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資源下沉,加強醫防融合,提高縣域總體服務效能。加快建立“總額付費、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支付機制。以人民群眾收益和強基層為標准,加強監測,發現問題及時糾偏,防止對基層衛生資源的虹吸,防止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防止減少適宜技術、廉價項目,防止強化醫療而弱化預防和公共衛生服務,確保醫共體建設始終走在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是加快推進社區醫院建設。科學規劃布局,准確把握社區醫院功能定位,與城市大醫院協同發展,合理確定建設數量和任務目標,成熟一個建設一個、鞏固一個。加強內涵建設,樹立行業聲譽,逐步提高水平,健全規章制度,強化機構內部管理,切實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突出服務特色,加強人才培訓,結合居民需求,加強特色科室建設。推動完善配套政策,將社區醫院建設與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設等工作相結合。

三是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穩步提高達標機構比例,著力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職責。鼓勵各地逐步建立符合功能定位、體現服務特點的基層機構等級評審評價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開展適老化建設和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基層機構設置醫養結合床位、家庭病床等,結合實際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失能人員等提供上門服務。

四是加強基層適宜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加快落實“兩個允許”政策和“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做法,提高基層醫務人員薪酬和基層崗位吸引力。推動縣域內編制統籌使用,多渠道擴充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分類解決鄉村醫生待遇和養老問題。繼續引導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深入推進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加快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持續開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提升基層衛生人員實踐技能。

五是積極穩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壯大家庭醫生隊伍,切實落實簽約服務費。抓好培訓,提升家庭醫生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能力和傳染病識別、處置能力。推進上門醫療、長期處方、“互聯網+”簽約服務,確保簽而有約。根據簽約居民需求發展靈活多樣的簽約服務,加強簽約服務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

六是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涵建設。提高家庭醫生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管理水平和使用率。加強兒童健康服務,做好兒童眼保健、近視防控和預防接種工作。以基層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為重點,加強基層醫務人員慢病防控知識培訓,提升實踐技能,改善防控效果。加強績效評價和激勵引導,確保醫務人員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來源:《旗幟》2021年第7期)

( 編輯:孫麗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