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9期

找准“學什麼” 創新“怎麼學”

——外交部國際司黨總支以學習之“矢”射工作之“的”

張莉
來源:旗幟網2021年10月20日15:19
文字縮放:

“在我們司,重要而緊急的任務每天都有,這裡干的都是急活,辦的都是急件,過得跟打仗似的,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一副好身板,否則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作為多邊外交的“國家隊”主力,外交部國際司黨總支書記、司長楊濤坦言,“從來沒有像去年和今年這麼忙的時候”。但是,忙碌的工作不僅沒有成為國際司黨史學習的“絆腳石”,反而成為了“催化劑”。國際司黨總支通過找准“學什麼”,創新“怎麼學”,以學習之“矢”射工作之“的”,實現了學習和工作的相得益彰。

找准“學什麼” 黨史學習有“點”有“面”

找准“學什麼”,是提升學習質量的關鍵。

“黨總支要求黨員干部在認真通讀4本指定學習材料的基礎上,反復研讀重點材料和文章,特別是反復精讀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緊跟習近平總書記的視角看黨史、學黨史,提高理論高度和思想深度。”黨總支副書記孫磊表示,“這是整體的、‘面’上的要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面”,以學習部史、司史為“點”,國際司在“點”“面”結合中激發黨史學習熱情,提升“學習力”。

對國際司來說,黨史學習教育有著特殊意義。“今年適逢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我們正在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這本身就是回顧黨史的一個重要部分。”第一黨支部書記、一處處長楊志倫說,“司裡特意讓年輕同志,特別是剛入司的同志參與整理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年的歷史資料,對大家的思想震撼很大。”

這種有“點”有“面”的學習,成了國際司最好的營養劑。“從2020年大年初三緊急返京,參加涉外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到現在已經一年多沒有回家鄉看望父母了。每當工作累了,我就會沿著國際司的走廊看看,那一幅幅多邊外交歷史上的珍貴照片,總能給我溫暖和力量。”第二黨支部的青年干部張秋若如是說。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應有之義。”楊濤說,“這就要求我們用黨的光輝傳統砥礪外交風骨,用黨的歷史經驗啟迪外交智慧,認清世界大勢和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把握外交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創新“怎麼學” 黨史學習有聲有色

創新“怎麼學”,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

國際司在高標准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也努力在“自選動作”上出新出彩出實招。

—強化政治引領,每周司務會設置固定的“第一議題”,就是檢查督促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工作,辦結后及時檢視工作實效,做到邊學習、邊落實、邊總結、邊改進,確保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到位。

—突出外交特色,開展國內外聯動學習,同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開展聯學聯建,前后方對接學,多角度理解黨史學習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堅持領學促學、“啟迪式學習”,推廣由司領導和參贊帶班的“讀書班”,以讀書問題單等方式,引導黨員干部帶著問題學,為學習提供指導和保障。

—針對青年干部量身定制學習方案,開展“外交青年說—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演講比賽和黨史知識競賽、“賡續傳承中國共產黨百年精神譜系”創意視頻微黨課等活動,幫助青年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國際司通過學習機制創新,不斷傳導壓力、激發動力、增強活力,使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

檢驗“好不好” 黨建引領有力有為

工作成效是檢驗學習成果的試金石。

“大家謹記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的重要指示,在磋商最后階段,與各方圍繞案文逐段反復拉鋸,歷時12小時至次日凌晨5時才達成一致。”“一開始我想,撰寫領導人講話稿跟黨史學習真的有關系嗎?在精心打磨發言稿過程中,我發現不僅有關系,而且有很大關系。”……

這是國際司、國際經濟司聯合舉行的全球健康峰會籌備工作專班總結會上的精彩片段。國際司將重大外交活動作為檢驗黨建工作和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試金石。每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結束后,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司處兩級干部及骨干力量進行復盤,對表對標黨中央部署及部黨委要求,並從黨史中汲取經驗,分析不足,以利提高。

此外,國際司黨總支還通過組織開卷、閉卷考試,電話抽查、當面問答、評選開放論述題“好答案”、評選“好筆記”等方式檢驗學習“好不好”。通過有力有為的黨建引領,激發同志們在學習上“靜能寒窗苦讀”,在工作上“動能點石成金”,實現學習和工作的兩不誤、兩促進。

記者手記

他們在多邊外交的舞台上,縱橫捭闔,折沖樽俎﹔他們從黨史學習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斗爭求合作,以斗爭求大同﹔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外交思想,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擴大中國的“朋友圈”—這就是在記者採訪中,被譽為“文裝解放軍”的外交官們留給我的深刻印象。

我學習了國際司各支部黨史測試的優秀答卷。那溢出答卷甚至在另備答題紙上的回答,讓我真切感受到了“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我翻看了國際司的“黨建工作日歷”,從這個黨史學習的“課程表”和“小鬧鐘”上,更加理解了第二黨支部委員茆藝宗所說的“組織督導有法有力,學習才能有序有效”。

我看到了外交戰士對黨忠誠、為國擔當、人民至上、無私奉獻的品質。僅以應對疫情涉外工作專班為例,他們曾連續奮戰150個日日夜夜,牽頭或參與籌備80多場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抗疫外事活動,45場中央應對疫情涉外工作會議,僅起草的材料就達300萬字,在挑戰自身極限的同時也見証和創造了歷史。

“黨史中充滿了‘把我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智慧,對於我們來說,是學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錦囊。”李南參贊的話讓我找到了為什麼國際司的同志們在黨史學習上如此“用心用情用力”的答案——因為對奮戰在外交前線的他們來說,“那是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

(來源:《旗幟》2021年第9期)

( 編輯:賈澤娟   送簽:張成付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