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1年第10期

讀懂關鍵詞 奮進新時代

張哲雄
來源:旗幟網2021年11月11日16:09
文字縮放: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是時間和空間。要認清某個事物,觀察的時間越長、空間越廣,越有利。縱觀歷史,“一百年”“中國”“共產黨”這三個關鍵詞,每一個都內涵深遠、熠熠生輝,值得我們精研細讀、深學細悟。

從“一百年”詠懷歷史周期流變。百廿之前,是1901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清王朝皇帝的龍椅成了侵略者攝影留念的道具,《辛丑條約》4.5億兩白銀的賠款要求,象征著一人一兩、勒索全民!百年之前,是1921年。那是風雨如磐的歲月,在十月革命的洗禮中,在五四運動的激蕩中,李大釗同志撰文號召全國共產主義者“急急組織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要擔負起“中國徹底的大改革”。平均年齡隻有28歲的黨的一大代表,在反動力量的夾縫中集合起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烽火28年,我們黨從無到有,在生與死的考驗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譜寫了“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壯麗樂章﹔執政72年,我們黨從小到大,在弱與貧的突圍中,書寫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錦繡詩篇。

從“中國”求索地理格局演變。如何將數以億計的人口組織起來,如何守護遼闊的邊疆,如何在傳統文化中汲取守正創新的動力……這一切,都涉及一個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泱泱大國的興衰榮辱。無論是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還是朱熹的“足食為先”、康有為的“大同之道”,無論是“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還是“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熱切企望,古聖先賢對殷實生活的呼喚響徹歷史的天空……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曾說:“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以來,7.7億貧困人口驅走了愚昧、落后、貧窮﹔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千萬級的減貧人口規模,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我們最終將實現的,是10億級人口規模的現代化。

從“共產黨”尋覓政治建構嬗變。共產黨人最善於從既往經歷中汲取力量,在現實工作中夯實根基。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一樣,是在一條小船上誕生的。最初隻有50多名成員的一葉扁舟,如今已經發展成擁有9500多萬成員的“中國號”巨輪。黃炎培在《延安歸來》中寫道,“中共朋友最可寶貴的精神,倒是不斷地要好,不斷地求進步”,“一看就感覺到共產黨完全為人民服務”。我們黨把中華民族深遠悠久的自省傳統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形成了一套自我革命的內生機制,讓偉大的自我革命與偉大的社會革命相得益彰,讓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僅成為舉旗定向的世界觀,更成為治國理政的方法論。

歷史的進程,有著教化功能﹔歷史的傳承,最重要的是精神。毛澤東同志說:“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所以,越是當昔日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望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我們越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越是眺望未來“光芒四射噴薄而出的一輪朝日”,我們越是要回望“走過的過去”。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我們既要讀懂、更要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既是榮耀、更是責任。

(來源:《旗幟》2021年第10期﹔作者單位:北京市西城區政府辦公室) 

( 編輯:賈澤娟   送簽:張成付   簽發:張桃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