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國有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也是構建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能力的主戰場,必須加大國有企業科技資源配置整合力度,持續推進做強做優做大,讓“國家隊”成為真正掌握關鍵技術、引領前沿科技、控制核心能力的“主力軍”,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持續為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大動力。
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體制機制是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基礎。建立深化科研改革、加快科技創新投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是暢通科技創新工作堵點、激發科技創新工作活力的重要前提。
構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通過構建“分層分類”研發資金配置體系,合理布局研發經費投入方向,以市場為導向解決創新主體動力不足問題,建立科研與產業相互依托、合作共贏的格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努力完成從基於資源優勢控制產業鏈向基於創新能力控制產業鏈的轉化。充分利用國有企業整體性、長期性、戰略性優勢,通過高強度研發驅動高質量增長,實現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
營造寬鬆自由的創新空間和允許失誤、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深化“科改示范行動”,將更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用於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落實和完善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的考核措施,加強對不同行業研發投入和產出的分類考核,對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卡脖子”技術攻關的企業,探索實行長周期評價。制定容錯糾錯、免責免罰清單,加強對企業創新積極性的保護,激發企業家精神。
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移轉化通道。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新思維、新模式,努力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零障礙、低成本。把科技創新工作和資本市場緊密結合,發展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挂牌,實現金融資本要素對接創新成果轉化全過程、企業生命全周期、產業形成全鏈條。建立融合政府補貼、銀行和風險基金等科技研發扶持平台,以資本的力量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迅速市場化、效益化。
強化科技創新資源要素配置
國企既是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建設者,更是原始創新的積極實踐者,要通過加大科技創新資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全面增強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著眼激活原始創新能力,聚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把努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作為科技創新的工作起點,發揮應用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作用和引領作用,為創新驅動發展奠定基礎。堅持以資源共享為核心,以機制創新為重點,以源頭突破引領技術突破、產業變革,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和需求,加緊在集成電路、網絡通信、高端裝備制造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攻關,形成技術自主可控、在國際上並跑領跑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原創技術策源地。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保障能力,打贏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著眼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聚力建強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完善國企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引進多維度拔尖科技人才,選好用好一線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工匠”和高層次科學領軍人才,培育高水平創新團隊。堅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勵,把改革聘任制度、選拔制度、薪酬制度、激勵制度等結合起來,營造吸引國際化高端人才的良好環境。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對於戰略新興行業或參加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國有企業,可探索放寬分紅額度限制,進行崗位分紅和項目分紅,讓人才激勵覆蓋創新價值鏈。
著眼探索創新合作模式,聚力推動產學研用縱深發展。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孵化基地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建設創新聯合體和戰略聯盟。針對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著力突破技術瓶頸制約,引進先進技術和成果並加速產業化應用,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大對國家戰略性資產的投資,探索開放創新、並購創新,大力推進“智慧+”的融合發展創新、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的國際科技創新,布局全球創新網絡,為研發先進產品儲備技術力量。
催化科技創新內外資源協同
創新能力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的協同。國有企業應把科技創新與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相結合,布局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實施產業協同創新工程,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穩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挖掘企業內部創新潛能。推動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加快建設開放拓展、分布匯聚、協同共享的新型國有企業,激發企業內部創新活力。支持引導國有企業通過引進科技型戰略投資者實施混改。運用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推動傳統產業和業務轉型升級。深化“資企分離”改革,把資本運營職能剝離到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使大多數國有企業聚焦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
加緊布局重大科技創新平台,融通產業創新資源。搶抓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機遇,加大與周邊城市群的技術創新協作力度,共建政企產業創新平台和產業合作園區,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全面開放產業應用場景,持續擴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覆蓋范圍,推進孵化器、雙創空間等轉化應用平台建設,讓求創新、找資本、聚人才的夢想都能實現。與高校、民營企業、行業、區域等共同修復創新鏈上科學精神、企業創新能力、行業創新平台、創新文化“四個斷裂帶”,努力實現科技創新的戰略突破。
大力實施產業協同創新工程,打造科技供給產業集群。走“科創+產業”道路,在集聚創新型領軍企業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科技產業協同創新工程,貫通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強化產業鏈、創新鏈協同布局。聚焦重大產品開發平台建設,引導各類主體參與平台創新,打造創新產業集群。利用互聯互通平台開展個性化定制和智能制造,不斷提高科技供給產業集群建設的質量水平。
(來源:《旗幟》2022年第1期﹔作者單位:國務院國資委冶金機關服務局)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