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2年第2期

立志 崇志 篤志

——讀葉燮 《原詩》 有感

劉齊
來源:旗幟網2022年03月14日16:30
文字縮放:

“志高則言潔,志大則辭弘,志遠則旨永”,出自清代詩論家葉燮的《原詩》一書。意為志趣高尚、宏遠之人,寫出文章自然行文簡潔流暢,措辭剛健,思想深邃,耐人尋味。

葉燮(1627—1703),字星期,號己畦,江蘇吳江人,晚年寓居橫山,世稱橫山先生。曾任江蘇寶應知縣,為人耿直,不趨奉上官,后被參落職。遂縱游名勝,誦經撰述。葉燮在和當時盛行的唯心主義、教條主義、復古主義文學思想的斗爭中,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細致地研究了文藝本源、藝術發展、藝術真實、藝術特征、作家修養等問題,寫出了有完整體系的詩論專著《原詩》。

書取“原詩”為名,意思是想借此對詩歌創作做“因流而溯源,循末而返本”的工作。全書分為內篇、外篇,內、外篇又各分上、下卷。通觀全書,可知內篇重在闡釋理論,外篇則多為以己之理論評論古今詩。在《原詩·外篇上》中,葉燮從“詩言志”出發,提出“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認為詩歌第一關鍵是有志。

“志”在中國古人思想當中,尤為重要。無論是孔子強調的“志於學”“志於仁”“志於道”,還是孟子所說的“尚志”,它既是每個人人生的重要起點,也是為之努力的方向。今天,“志”對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發展依然非常重要,它是為人處世、躬身實踐的先導。

有志者事竟成,故要立志。晉文公重耳亡居在外19年,然有四方之志,終成霸業。司馬遷身殘處穢,歷時14載,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范仲淹劃粥割齏,如是3年,先憂后樂,思濟斯民,成為一代賢相。魯迅棄醫從文,以手中的筆作為武器,為民族而“吶喊”,代表著“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無數英雄兒女都在為夢想奮斗,書寫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的壯美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需要偉大的志向,唯有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才能不斷書寫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志當存高遠,故應崇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涌現出許多“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的仁人志士。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又如“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更有“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夏明翰,他們的志以江山為念,以民族為重,正如毛澤東所評價:“以身殉志,不亦偉乎!”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要樹立遠大志向,常懷“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赤子初心,做到“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立身須苦志,故需篤志。在為志向奮斗的征途上,既有紙醉金迷的誘惑,更不乏艱難險阻,甚至生死考驗,需要不屈不撓的堅毅品質,矢志前行。自古以來,就有篤志“為民請命”者,犧牲小我抒寫為民大愛﹔有篤志“靖虜安邦”者,馬革裹尸心亦不悔。近代以來,更有無數先烈為了國家統一、民族獨立而拋頭顱洒熱血,鑄就起中華民族的英雄脊梁。“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要篤志弘毅,激流勇進,開拓進取,做到在各種重大斗爭考驗面前“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要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養、涵養、素養。要善於作為,以飽滿的精神面貌、昂揚的干事狀態、積極的工作態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爭先鋒、作表率,讓人生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來源:《旗幟》2022年第2期)

( 編輯:賈澤娟   送簽:王春春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