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2年第7期

讀書要吃一點苦頭

——大眾哲學家艾思奇的讀書觀

岳鳳蘭
來源:旗幟網2022年08月24日16:06
文字縮放:

“讀書應該像吃橄欖,先嘗夠酸苦而后讓它回甜,不要像吃蜜糖一樣,一來就甜得令人作嘔。”這是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革命家艾思奇在《論讀書與讀書方法》一書中對讀書的生動比喻。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發展史上重要的先行者。艾思奇一生誠心誠意做學問,留下了《大眾哲學》《辯証唯物主義綱要》《哲學與生活》等300多萬字的著作,被毛澤東稱為“黨在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艾思奇有許多獨特的讀書方法,《論讀書與讀書方法》收錄了他在上海《讀書生活》雜志擔任編輯時,為回答讀者提問所發表的文章,其中的讀書方法對我們學會高效讀書大有裨益。

讀書要創造興趣,要吃一點苦頭。讀書是讀自己感興趣的書還是讀難懂的好書?艾思奇認為,讀一本自己不懂而又毫無興趣的書,讀起來很無聊。但是,如果一任興趣的支配,就容易傾向低級趣味的讀物。讀書如果隻為了興趣、為了享樂,讀書本來的意義和目的就失去了。讀者要創造新的趣味,去適應好的讀物。創造興趣的方法就是努力去理解我們應該讀的東西。因為自己的生活最容易理解,所以要隨時把讀書和生活聯系起來。艾思奇說,創造趣味也是相當艱苦的事。因為無論什麼好書,無論用什麼方法,也不會一拿到眼前來馬上就了解,短時間內還是要忍耐些頭痛。隻要我們堅決地努力去了解那本書,頭痛的時間一定不會太久。忍受頭痛自然地要吃一點苦頭,但最終會了解並產生興趣,隻有這樣,讀書的能力才會進步。讀書要能夠時時刻刻進步,必須時時刻刻打破阻礙,時時刻刻吃一點苦,而又接著得一點點樂趣。

讀書要養成判斷力。不能辨別書中的內容是否正確是很多讀者的通病,也是讀者很難解決的問題。艾思奇認為,判斷力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才能養成。第一,讀書時,自己心中要有標准和目的。不能因為別人說某本書好,自己就隨便拿起來讀讀,究竟為什麼好、為什麼要讀那本書,自己一點也不明白。如果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讀這些書,讀起來就會感覺與自己不相關,讀時泛泛地讀,讀后很容易就忘記。讀書前,最好對這本書先定出一些問題,這樣才能避免讀的時候,書是書,自己是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第二,對於書的內容要隨時有自己的判斷。讀書的時候,要時時刻刻運用自己的思想和自己所想到的去與書中所說的對照,決不可囫圇吞棗地將書中的一切都吞下。很多人讀了很多書,但是判斷力卻一點也沒有,就是因為他不肯運用判斷力,不肯磨煉它。第三,把讀書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之道。

做讀書筆記要注意方法。艾思奇認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與目的來創造不同的筆記形式,要做有用、有意義的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前,首先要反問自己,做筆記的具體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記得書中的文句還是記得藏在有些文句之內的精神實質呢?如果只是為了記得文句,那麼就不要採取這種死板的抄書方法了。做筆記的目的是幫助我們透過書中的文句來領會和記憶書中的內容。所以,做讀書筆記,就要對書的全部內容進行分析,按照書本的邏輯系統濃縮為一個簡單的記錄。他講到自己在讀《資本論》時,對於其中內容特別繁復、分析得格外精微的部分,就用的這種方法。另外,注意避免浪費了許多精力,卻做了些並沒有什麼用處的筆記。如果為了便於查考書中的某些話、某些說法,在書上畫線即可。但是有人幾乎把所有的句子都畫上了線,那就沒什麼意義了。最好用不同的符號來標明各種不同性質的重要地方。假如為了以后容易檢索到原書,在筆記本上加上“關於某某問題,見某某書某某頁”等簡單的提要就夠了。艾思奇認為,做筆記只是一種輔助方法,讀書最根本的是要多思考,從書中所說的全部內容上來思考,從這本書中所說和那本書中所說的相互對照來思考,尤其重要的是把書中所說的和實際相對照來思考。

(來源:《旗幟》2022年第7期)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