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2年第8期

黨領導新時代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歷史性成就與啟示

國家文物局黨組
來源:旗幟網2022年10月28日15:42
文字縮放: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在百年奮斗中,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守中華文明立場,高度重視保護文物資源,高度重視發揮文物對於實証歷史規律、塑造歷史認知、振奮民族精神、展示中國形象的獨特作用,確定了文物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坐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物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對我們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聖地、紅色舊址、革命紀念場所,調研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多次發表重要論述,作出上百次重要指示批示,就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新時代文物事業擘畫發展藍圖,推動文物工作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 3月25日,觀眾在日本京都舉辦的 《兵馬俑與古代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 文物展上參觀。

“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越來越牢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文物也是政績。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寫進報告,黨中央將“增強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寫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 《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國務院頒布《博物館條例》,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文物工作和文物保護法實施情況報告,全國政協圍繞文物工作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文物工作納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將文物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標體系。

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越來越寬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目前,全國有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可移動文物。長城、大運河、石窟寺、貝葉經等萬余項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館藏文物保護修復項目有效實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良好,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大為改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得到加強。深入推進文物平安工程,文物安全形勢穩中向好。36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年接待游客3460萬人次,各世界文化遺產地年接待游客超3億人次。“博物館熱”漸成大勢,創造了連續十多年全國平均不到兩天就誕生一座博物館的“中國博物館現象”。其中,近90%免費開放,縣域覆蓋率達到76%,博物館年舉辦展覽數量、年參觀人次分別增長144%、119%,346萬件/套館藏文物信息對外公開,2000余項“雲展覽”在疫情防控期間集中推出。《如果國寶會說話》 《國家寶藏》 《中國考古大會》等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火爆熒屏。

最鮮亮的底色越來越耀眼。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革命文物整體保護取得突破,實施260余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保護項目,先后公布37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陝甘寧、川陝、鄂豫皖片區建立省際協作機制,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革命老區、偏遠山區,文物保護利用與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紅色旅游、培育特色產業有機結合,各地紅色旅游年帶動增收超過4000億元,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址保護利用工程助力54個縣脫貧摘帽,文物資源成為賦彩全面小康、富足百姓生活、提振民族精神、展示大國氣象的堅定文化根基。

悠久的中華文明越來越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研究項目成效明顯。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標志著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考古工作成果豐碩,4260項考古發掘項目有序開展,二裡頭、石峁等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泥河灣盆地、牛河梁、凌家灘、良渚、陶寺、石峁、石家河、尉遲寺、三星堆、金沙等重要遺址的發掘研究,為更加全面地認識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程給予了有力証明。水下考古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組織實施南海、東海、黃渤海及內水重點區域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南海一號、南澳一號、華光礁一號、北洋水師致遠艦、經遠艦等重大考古和文物保護項目的實施,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科技考古、涉外考古、公眾考古快速發展。考古隊伍快速發展壯大,專業考古機構近300家,每年各地共開展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項目近3000項,項目數量與工作規模遠遠超過世界其他主要國家。

>> 8月6日,考古人員對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新近出土的石雕進行測量。

文明交流互鑒的金色名片越來越閃亮。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讓文物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緊扣落實元首外交成果,深入開展文化遺產交流互鑒。落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倡議,推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務實開展。持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文物保護修復援助項目。為多個國家的世界遺產申報工作提供技術咨詢,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承擔更多責任與義務,彰顯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國形象。“文物帶你看中國”數字展示系統實現3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全覆蓋。配合“一帶一路”建設,打造絲綢之路文化展覽品牌。推出赴中東歐國家“華夏文明洲際行”活動,“華夏瑰寶展”系列基本覆蓋東歐地區,“秦漢文明”“秦始皇和兵馬俑展”“四川古代文明特展”等展覽在國外引起巨大反響。

新征程上,要進一步把握和運用文物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要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歷史定力,開創文物工作新局面。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文物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証。歷史雄辯地昭示,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才能肩負起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始終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重視文物行政管理體制的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文物主管部門職責設置和編制配置。新征程上,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發揮黨在文物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推動文物工作與黨和國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中國文物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征程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立場,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秉承實証傳統,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加快構建中國文物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文物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締造者,是文物資源的創造者和守護者,是文物事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和根本動力。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積極推動文物保護利用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依法保護管理,是中國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實踐証明,將行之有效的保護管理手段上升為法律規定,有利於壓實保護責任、管理措施和經費保障,引導各方出台相關政策連貫協調。新征程上,必須牢牢把握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不斷健全符合我國文物保護特點的法律制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做好各項工作的能力。

堅持守正創新,是中國文物事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文物資源調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定保護管理政策的前提。新征程上,必須堅持創造性保護、創新性發展,堅持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改革創新與固本培元雙側協同,守民族文脈之正、創時代發展之新。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