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2年第10期

牢記囑托不負重托 牢牢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唐仁健
來源:旗幟網2022年11月18日17:22
文字縮放:

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省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回信,對全國的種糧大戶提出殷切期望,對抓好糧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信中蘊含著大國領袖對糧食安全一以貫之的高度關切,飽含著人民領袖對農民群眾的深情牽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務必深入領會體悟,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以堅決有力的舉措切實抓緊抓好,著力夯實“三農”壓艙石,為穩物價、穩預期、穩經濟大盤提供堅實支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從全局高度把握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的戰略定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高度重視、念茲在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反復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明確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進一步凸顯了糧食安全極端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把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擺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要從全局大局的高度來深刻認識、准確把握。

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最基礎、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我國14億多人口,每天要消費70萬噸口糧、近10萬噸油、190多萬噸菜、23萬噸肉,相當於400萬左右人口國家一年的消費量。糧食和農副產品供應一旦遇到極端情況、突發狀況,不可替代性就會凸顯。這兩年我國應對疫情、災情等多重挑戰,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充裕是重要支撐因素之一。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隻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

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重大戰略性問題,糧食安全不能被別人左右。烏克蘭危機以來,國際糧食價格大幅劇烈波動,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風險陡增,糧食被“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大豆、食用植物油等農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存在“買不到、買不夠、買得貴”的風險。世界上真正強大的國家、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我們這樣一個14億量級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必須從政治上看、算長遠賬,對極端特殊情況要有備手后招,務必主要立足國內來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我國糧食供求處於緊平衡狀態,今后一個時期還會越來越緊。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還沒有改變。專家測算,綜合考慮人口增長和消費結構改善,預計我國糧食需求還將持續增長,可能到2050年前后才能達到峰值,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糧食供給還將存在一定缺口。確保糧食安全的弦要始終繃得很緊很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努力保數量、保質量、保多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北大荒機械化收獲。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糧食安全怎麼抓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指明了確保糧食安全的方向路徑。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著力構建“輔之以利、輔之以義”保障機制,加快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上。

以最嚴格的制度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守好建好用好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保住數量,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下達到地塊,嚴格考核,終身追責,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底線。提高質量,實施新一輪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創新多元投入模式,新建與改造相結合,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准農田。開展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大退化耕地治理,分類改造鹽鹼地,全面提升耕地地力水平。管好用途,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把“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產,高標准農田原則上全部用於糧食生產”的要求落到實處,確保良田糧用。

針對短板弱項著力推進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根本要靠農業科技現代化,努力拓展農業生產可能性邊界。加快種源自主可控。這是突破農業“卡脖子”技術瓶頸的關鍵,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創新攻關、基地提升、企業扶優、市場淨化五大行動,全面啟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生物育種技術創新應用,力爭在高油高蛋白大豆、短生育期油菜、優質高產再生稻等方面盡快取得突破。加速農機裝備補短板。重點是圍繞大型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高效智能農機等短板短腿,分區域分品種推進適用機具研發應用,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加快發展智慧農業、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寒旱農業、戈壁生態農業等,提高單位產出效率。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落地。建設一批農業技術集成創新中心,發揮好農技推廣體系、科技服務公司、種糧大戶等規模主體作用,圍繞糧食綠色高產示范創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鹽鹼地綜合利用等重點任務,加強技術組裝集成推廣力度,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引導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健全政策體系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按照“政策保本、經營增效”的思路,加快構建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良性驅動、相互支撐。政策保本,就是要穩定完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覆蓋面,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基本兜住農民種糧的成本。經營增效,就是要引導龍頭企業、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主體,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支持農民在至少保証一季糧食生產的前提下,適當發展糧經、糧飼等多種種植模式,多管齊下促進農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

強化監督考核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糧食問題不能完全按照比較優勢和效益優先的原則來考慮,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要嚴格地方黨委政府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提高糧食生產權重分值,研究增加自給率指標,區分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分類開展考核,督促主產區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主銷區切實穩定和提高自給率,產銷平衡區確保糧食基本自給,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 北大荒大豆田間管理。

全力以赴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今年,中央繼續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列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指標,這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夏糧逆境奪豐收、早稻再增產的基礎上,強化責任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針對遇到的高溫干旱洪澇和病虫害逐項細化工作措施,精准抓緊抓實秋糧生產各項工作,確保秋糧豐收到手、全年糧食再獲豐收。

分作物抓好后期田管。針對中晚稻、玉米、大豆等不同品種,制定實施技術指導意見,組織科技小分隊、技術專家組等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把“一噴多促”、夏玉米適當晚收和冬小麥適當晚播“雙晚”等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努力提高單產。

分災種抓實防災減災。加密高溫、干旱、洪澇、台風、早霜和寒露風等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健全防災減災責任制,把救災物資和技術措施提前落實到縣鄉到田塊,力爭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積極應對南方地區前期高溫干旱影響,抓住近期降雨高溫消退、旱情有所緩解的有利時機,及時增施穗粒肥、葉面肥,加快受災作物生長恢復,努力增粒重、提單產,指導絕收地塊及時改種補種,千方百計減輕災害損失。

分病虫抓細監測防控。筑牢草地貪夜蛾“三區四帶”布防,集中連片發生區統防統治,分散連片發生區點殺點治,層層阻截北遷,減輕對北方玉米主產區的威脅。推進水稻“兩遷”害虫跨區聯合監測、分區協同治理,組織好專業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堅決遏制暴發蔓延。加密邊境地區亞洲飛蝗、沙漠蝗監測,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扑滅。

分區域抓好顆粒歸倉。秋收從南到北涉及區域廣、收獲作物種類多、作業持續時間長,要協調銜接農機、精准對接供需,及早組織農機合作社、機手等和產區對接,提前准備符合當地秋收需要的機具,及時做好農機檢修等准備工作。對可能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要提早做好應急預案,細化農機調運、機手流動、農戶收獲等應急措施,保障機收正常開展。進一步加強機手減損培訓,持續推進機收減損,促進損失率穩步降低,確保顆粒歸倉。

(來源:《旗幟》2022年第10期﹔作者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