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過去、擘畫未來,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擲地有聲的要求。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由青海省委省政府推動,國務院國資委積極支持,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等央企、地方國企共同完成的青海木裡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已再現綠水青山。
“攻克高原高寒地區生態恢復治理難題,為木裡環境綜合整治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內尚無先例,相關技術均屬首創。”一個個贊譽是對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木裡生態治理效果的最大肯定。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賈春曲表示,生態環境治理是“國之大者”、千年大計,必須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不辱職責使命、不負綠水青山,把青海木裡生態治理經驗不斷復制、創新和推廣。
>> 非法開採破壞后的木裡地貌。
生態警鐘再轟鳴
曾經的木裡礦區因非法採煤留下了11個露天礦坑、19座渣山,採坑渣山總佔地3290萬平方米,渣山體積4.89億立方米,造成景觀破壞、資源破壞、草甸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
2020年8月,媒體上一份關於木裡地區非法採煤的調查將生態警鐘從高原之巔傳到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就木裡礦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整治問題再次作出重要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即刻確立“兩月見型打基礎,當年建制強保障,兩年見綠出形象,三年見效成公園”的目標,打響了高海拔“生態保衛戰”。
應青海省委省政府邀請,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從27家投標單位中脫穎而出,成為木裡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主要參戰者。“萬無一失,使命必達!”這是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的庄嚴承諾。
科學施策解難題
“通過對高危的渣山降高緩坡實現地形地貌重塑,通過引水歸流讓阻斷的水系聯通,通過生態地質層構建和修復實現凍土帶修復和土壤層再造達到復綠。”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用行動來回應質疑,用成果展現責任,用科學指導實踐。最終,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採用“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的方案,以技術先進、方法可行、經濟合理、預期生態修復效果顯著等優勢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開工后,昔日寂靜的高原換了一副模樣。3200余台專業設備日夜忙碌,頂峰時現場各類人員達5000余人。經過67個日夜的艱苦奮斗,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高質量完成第一階段採坑、渣山治理任務,創造了冬季高寒高海拔施工無一起安全事故的好成績。
>> 生態修復后,木裡再現一片生機景象。
科研成果補空白
從土壤重構到播種草籽,隻有將近兩個月的窗口期。而且,不是所有土地都能供植物生長,木裡地區能被稱為“土”的物質並不多。如果採用客土方案,經粗略估算,僅運費就需要27億多元,時間上更是無法保証。工程技術人員將實驗室搬到高原現場,通過千余次土壤基質檢驗測試、測土配方、出苗實驗等工作,取得了重大創新,形成了渣土人造土壤層和復綠關鍵配方及工藝流程。
在與時間賽跑的兩個月裡,覆土與種草復綠階段完成復綠面積兩萬多畝。青海省在現場樣方測量驗收結果顯示,出苗數平均大於1.3萬株/平方米、覆蓋度平均大於85%,復綠指標遠優於考核指標。
建立適合高原高寒地區煤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體系、形成適合高原高寒地區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的“兩大理論”與“五大關鍵技術”、構建“一井一策”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模式……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用一項項科研成果的突破填補著高原生態修復的空白。
黨建引領擔使命
以黨建為引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搭建了最嚴密的管理組織結構,形成了最嚴格的紀律作風。總局黨委統籌規劃、二級單位黨委居中協調、項目黨工委靠前指揮、臨時黨支部攻堅一線,工作組細化落實每一項設計和每一道工序。
“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飄在工地上、黨員沖在一線上”是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特有的黨建工作模式。各臨時黨支部成立了15支“黨員突擊隊”,黨員干部不分領導層級,主動請纓當隊長,扛起最重的擔子。在黨旗的輝映下,曾經在邯邢大地建設“中國魯爾”、在鄂爾多斯高原勘探神府煤田,具備大兵團協同作戰經驗的地質人,如今裝備更先進、協調更高效,決心也更堅定。
重現“天境”兌承諾
“把草原還給木裡,我們兌現了承諾!”從2020年8月底到2021年9月,一年間,木裡黑色的礦坑變成綠色的草原,“兩年見綠出形象”的目標整整提前了一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結出豐碩成果。
金秋十月的木裡高原,經過草原涵養的地表水、地下水匯集成涓涓細流,匯入大通河、注入黃河,日夜奔流。中華羊茅、披鹼草、早熟禾隨風搖曳,億萬顆滿載希望的種子落入土中,開始孕育新的希望。
盛會凝聚共識,號角已經吹響。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構建以生態地質為核心的地質技術新體系,助力建設美麗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實效走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堅實一步。來年春回,木裡這個昨日“天坑”必將是山花爛漫、水草豐美的高原“天境”。
(來源:《旗幟》2022年第12期)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趙品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