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3年第1期

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要著力擴大內需

寧吉喆
來源:旗幟網2023年01月31日15:53
文字縮放:

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岀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綱舉目張做好工作。會議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擺在2023年五項工作之首,對此,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挖掘國內市場需求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必須著力擴大內需。過去一年,面對十分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國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成績殊為不易。同時應看到,當前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總需求不足矛盾凸顯。2022年1月至11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1%,其中10月、11月同比分別下降0.5%、5.9%。通過實施好宏觀經濟政策和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恢復和擴大消費,擴大和拓展內需,有利於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著力擴大內需。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特征。通過持續擴大內需,在不斷拓展需求總量的同時,調整和優化需求結構,引導供給總量相應拓展、供給結構隨之調整和優化,有利於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適應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著力擴大內需。世界各國發展實踐表明,大國經濟具有內需為主的顯著特征。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需求增長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長期以來平均在90%以上。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應從我國實際出發,持續開拓國內需求的廣闊空間,培育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和投資相結合的完整內需體系,有利於站穩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個立足點,努力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使我國發展立於不敗之地。

近日,海南啟動離島免稅促消費活動。圖為消費者在中免集團海口國際免稅城選購商品。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必須著力擴大內需。內需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生產的目的是生活,供給的動力在需求。擴大內需必然要求擴大就業、增加收入,也必然會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改善居民消費結構,這不僅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而且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著力擴大內需。我國有14億多人口,約9億勞動力資源,7億多就業人員。著力擴大內需,有利於發揮我國人口規模巨大帶來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更多地增加城鄉就業人員,培育起強大的國內市場,立足中國國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著力消除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利因素

促進居民消費恢復性增長。2020年至2021年,居民消費水平年均實際增長率降為4.4%,主要是受到疫情沖擊影響,這種狀況必須扭轉。一是積極恢復接觸性、聚集性、流動性消費。2022年1月至11月,全國交通服務類、文體娛樂服務類、旅行和咨詢等商務服務類、住房和餐飲服務類零售額同比分別下降28.3%、10.2%、10.2%、5.2%,這影響了上億個體工商戶和小微服務企業的收入及就業。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確保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落到實處,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及時引導商業服務行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二是鞏固和恢復吃穿用等基本消費。努力提升居民基本消費、傳統消費,促進健康營養農產品和食品銷售,實現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不浪費﹔適應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實現居民正常服裝消費,滿足人民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衣著需求﹔豐富居民生活用品消費。三是培育和擴大新型消費。2022年1月至11月,全國零售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7.1%。2023年,要進一步支持線上線下商品和服務消費融合發展,發展智慧超市、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業態,發展智慧旅游、智慧出行等新型數字消費業態,促進共享經濟等消費新業態發展。還要積極培育綠色低碳消費市場,鼓勵綠色電力交易,增加綠色家電、智能家電消費,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倡導節能集約的綠色生活方式。

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的發力點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要明確消費重點、引導消費方向、實現消費拓展。一是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我國有7億多農村戶籍人口,3億多流動人口,2億多農民工,每年1000多萬的進城農業轉移人口。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其他進城人口等新市民和城鎮新成長人口的剛性住房需求,以及部分老市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將長期伴隨我國城鎮化歷史進程。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因城施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售並舉的住房制度,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車等出行消費。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消費亮點。2022年1月至11月,我國汽車產量達到2500萬輛,同比增長5.6%。新能源汽車一枝獨秀,產量和銷量均超過600萬輛,同比增長均達100%。繁榮的國內市場也培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2022年1月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率達100%。2023年,要繼續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大力推進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加快推動公共領域車輛和公務用車電動化。三是支持養老服務等服務消費。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支出已佔45%左右。要重點發展養老服務,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推動公共設施和居民家庭適老化改造,不斷發展和完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養老托育服務。還要著力培育文化消費,促進旅游消費提質擴容,提升教育服務質量,促進群眾體育消費,推動家政服務等居民服務提質擴容。

增強消費能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2020年至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5.1%,明顯低於2013年至2019年7.1%的水平。要通過促進經濟發展和完善分配制度等,有針對性地增加居民各類收入。一是增加工資收入。目前,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55.9%,增加收入必須穩定和擴大就業。公共工程和企業不能再拖欠農民工和勞動者工資。二是增加經營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經營淨收入佔16.8%,要鼓勵和支持農民和城市居民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為他們創造公平競爭、正常有序的營商環境。三是增加轉移性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轉移淨收入佔18.7%,近年來有所提高,這表明疫情沖擊下國家加強了對基本民生的保障。要在現有政策框架下繼續擴大覆蓋面,把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和低收入者納入保障范圍。四是增加財產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財產淨收入佔8.6%,要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機制創新,使中低收入群體得到更多要素收入。

2022年12月,游客在位於重慶解放碑商圈的著名景點山城巷游覽。

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一是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要建立假冒偽劣產品懲罰性巨額賠償制度,嚴格食品藥品監管,堅決打擊相關詐騙行為,促進消費者維權活動常態化機制化。二是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對各類提供消費品生產服務和服務消費供給的企業平等對待,反對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行為,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三是加強消費領域標准質量品牌建設。要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証管理,推進缺陷消費品召回常態化,健全主要消費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健全商標注冊管理制度。四是增強區域消費綜合承載能力。要培育建設若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一批區域消費中心,提升城鄉商貿設施水平。五是打造消費應用場景。要發展高水平商品交易市場,改善商業綜合體、商務區、步行街等消費聚集區設施條件。目前我國所有地級市和縣域城區均已實現5G網絡應用互聯網全覆蓋,要著力打造數字化消費和服務場景。還要加強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汽車消費場景。

圍繞經濟發展和民生急需,推動補短板重大項目建設

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大對符合國家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截至2022年12月初,全年新增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相關項目開工率約為95%﹔截至11月底,7400億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64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也已全部下達完畢。這不僅帶動了大項目投資較快增長,而且促進了整個投資穩定發展。2022年1月至11月,全國億元及以上項目同比增長11.9%,新開工大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20.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2023年,隨著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精准有力,預計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金融工具等支持投資力度會加大。要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等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

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2022年1月至11月,全國民間投資僅增長1.1%。2023年,要完善政策環境,改善民間投資預期,盡快推動民間投資增速回穩向上。一是平等對待民間投資。在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招投標中,對民間投資一視同仁。利用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二是加強對民間投資的融資支持。從政府性融資擔保機制、產業引導基金、金融機構貸款安排、融資方式創新、創業投資、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等方面,支持民間投資項目。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項目中,發揮好民間投資的重要作用。三是引導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支持民企參與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投資以綜合開發模式參與城市基礎性重點項目建設,鼓勵民間投資參與5G應用等新基建投資運營,鼓勵民間資本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

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個重大工程,可以分解成2600多個項目,必須加快建設。一是持續推進重要領域補短板投資項目。這些投資項目利當前惠長遠,遲早都要干,不會造成重復建設和浪費,晚干不如早干。要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有序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重點工程,建設好國家水網骨干工程。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系統建設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二是系統布局新基建。要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三是加大制造業投資支持力度。要支持戰略性新興企業集群投資,加強制造業投資的用地、用能要素保障。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四是支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投資。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

(來源:《旗幟》2023年第1期﹔作者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