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期刊>>《旗幟》雜志>>2023年第1期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王一鳴
來源:旗幟網2023年01月31日15:59
文字縮放:

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之一。這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根據國際環境深刻變化和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們要充分認識其重大意義,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營造良好環境。

深刻認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大意義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重大舉措。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規模龐大、配套齊全的完備產業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產業體系大而不強、寬而不深,整體上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不少“堵點”“卡點”,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當前,隨著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積極效應加快顯現,我國經濟運行條件明顯好轉。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有利於加快優化供給結構、帶動需求擴張和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筑牢經濟恢復的基礎,而且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現代化水平,促進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2年9月22日,在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的浙江潔美電子信息材料研究院,科研人員對搭載芯片的載帶做成分分析。近年來,安吉縣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企業向科技型、創新型發展。目前,安吉縣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63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950家,全縣已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12家,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現實要求。當前,世紀疫情疊加烏克蘭危機沖擊,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和重塑。跨國公司重新審視供應鏈安全問題,在經濟效率和安全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地緣政治因素對供應鏈的影響顯現,個別西方國家構筑“小院高牆”,推行“友岸外包”和供應鏈“去中國化”,出台《芯片和科學法案》,組建芯片“四方聯盟”,對半導體產品、相關設備和人員等實施前所未有的限制措施。立足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產業體系完備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強,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有利於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日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中把握發展主動權。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具體部署。我們要用好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后國內需求和經濟總體回升的有利條件,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近兩年來,我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增勢強勁,成為優化供給結構和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力量。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調整和重塑,要緊緊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繼續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任務,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培育壯大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強大帶動力,使其成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新引擎。

2022年5月12日,工作人員在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現代農業示范區一蔬菜種植基地內查看蔬菜長勢。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我國傳統產業具有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領先優勢,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基礎。當前,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要繼續發揮傳統產業穩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引導和支持企業用好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設備更新專項貸款、財政貼息等政策工具,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擴大有效投資需求﹔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產業價值鏈水平,促進更多產業達到國際前沿水平,提升傳統產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增強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科技創新事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經濟循環暢通,是有效應對外部遏制打壓和不確定不穩定風險的關鍵。過去在技術追趕階段,我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縮小了與發達國家在產業技術水平上的差距,在部分終端產品領域形成了國際競爭力,比如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百萬千瓦水輪機組、高鐵、工程機械、通信設備等,但與此同時,關鍵核心技術和部分零部件等中間品仍是短板。因此,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准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攻克一批受制於人的關鍵核心技術,保証產業鏈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繼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加快基礎、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工程化攻關,為自主創新產品應用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我國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對國際市場依存度仍然較高,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帶來挑戰。要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鼓勵和支持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氫能和儲能設施,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和發展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新型的產供儲銷體系,加強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儲備能力投資,推進戰略性資源儲備體系建設,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僅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還將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要加快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智能制造單位、智能產線、智能車間建設,構建智能制造生態。鼓勵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效率和競爭力。推廣“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打造基於平台的制造業新模式。平台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形態。2021年下半年以來,平台企業發展勢頭有所減弱。2022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促進平台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完成平台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釋放了鼓勵平台經濟發展的明確信號,這將推動平台經濟開啟新一輪發展浪潮。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營造良好環境

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3年經濟工作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無論是從需求端還是供給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都要以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為前提。供給端加快恢復和優化供給結構,最重要的是提振企業和企業家的信心。企業是產業發展的微觀主體和載體,隻有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才能形成千帆競發、你追我趕的局面。當前,最重要的是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使廣大民營企業煥發生機和活力。

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改革開放以來,產業政策的實施對我國產業領域實現“追趕”目標和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產業政策的實施方式也需要調整優化,由差異化選擇性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產業政策轉變,完善產業政策的企業參與機制,加強政策設計和實施方式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加強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協同,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通過公平競爭倒逼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最大程度地激發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活力。

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尊重市場和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更多發揮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証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要圍繞市場主體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實施方式,增強實效性和精准性。當前,尤為重要的是把握好政府監管和企業發展的關系。加強監管是為了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最大程度鼓勵創新、維護消費者權益,目的是促進企業規范健康發展。因此,要從有利於企業規范健康發展的角度,完善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水平,注重時度效,為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大顯身手營造良好環境。

(來源:《旗幟》2023年第1期﹔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