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3年第4期

太行山下育桃李

方澤華
來源:旗幟網2023年04月28日16:50
文字縮放:

崔巍的太行山腳下,上演著溫馨的一幕: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縣北冶小學的孩子每天課前課后都圍在支教幫扶隊的老師身邊好奇地問著各種問題,這些孩子還會將畫的鉛筆畫、創作的小說、寫滿心裡話的小卡片以及制作的小禮物等贈送給老師。那一刻,作為老師的我覺得再多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每一個神聖使命都值得奔赴。

做信仰萌芽的播種者

北冶小學的341名學生裡有185名學生的家庭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他們多為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認知世界的方法尤為重要。課堂上和休息時,我總會抽出時間和學生們分享一些學習小故事:毛澤東戰爭時期仍然堅持讀書,在馬背上讀完了列寧的《國家與革命》,新中國成立后,更是將臥床的一半位置都留給了書,為的是能夠更便利地取書、讀書﹔周恩來在13歲時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化勤勉自律為“五個不虛度”……一名四年級的男同學,在一次下課后跑到我跟前說道:“老師,我聽懂你講的意思了,我以后再也不抄作業了,我要學習他們,要好好學習。”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學生的改變令我深受鼓舞。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春創造美好明天,也許這些孩子還沒有真正理解信仰的深刻內涵,但我相信,信仰的種子會在不久的將來扎根成長。

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一到平山縣北冶鄉,我們就利用課余時間走進村落開展家訪,與學生家長真誠交談。走進前述那位男同學家中時,我才得知他母親因患病無法外出工作,父親每月微薄的工資既要補貼家用,還要為母親買藥。他母親卻說:“沒事,醫藥費給報,花不了多少,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我隻操心孩子學習,我輔導不了,你們支教幫扶隊的老師多費心了。”為人民的幸福而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人最朴素的情懷。這位母親的回答讓我更加堅定了接力推進支教幫扶工作的信念和信心。我們通過積極聯絡社會愛心單位、企業捐贈,為孩子們送去新的學習用品、體育裝備、御寒衣物、棉被棉褥,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聯系捐贈防疫物資。孩子們臉上熱情洋溢的笑容,老師家長“感謝黨中央,謝謝支教隊”的心聲讓我們內心激動不已。每一個在支教幫扶崗位上向前奔跑的足跡,都是我們在黨的旗幟下發光的軌跡。

做紅色文化的宣傳者

從毛主席紀念堂的一名宣講員到革命聖地平山縣的一名支教幫扶隊隊員,從宣講台到三尺講台,從北京到北冶,我始終未曾忘記自己“講好領袖故事,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職責使命。在這片曾被鮮血和烈火浸染的土地上,我們感受到了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偉大。前輩們的信仰,如同太陽,給人能量,照亮方向,讓我們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我也為支部黨員們講授《中國共產黨這樣走來——從“一大”到“十九大”》專題黨課,幫助黨員們更加深刻理解黨代會的發展史和重要意義,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營造良好氛圍。

師者,如澤如炬,雖微致遠。作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幫扶隊的一員,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這平凡而光榮的崗位上,接地氣、受磨煉、壯筋骨、長才干,在理想信仰的照耀下,向著黨和人民前進的方向,以實際行動奮力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在革命老區書寫奮斗故事,讓青春在支教幫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來源:《旗幟》2023年第3期﹔作者系中央和國家機關第25批青年支教幫扶隊隊員、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三級主任科員)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趙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