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編者按: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基因,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區別於其他國家民族的獨特標識。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建成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如何認識文化強國建設?如何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目前有哪些好的實踐做法?本刊邀請中央和國家機關相關部門、專家學者等進行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進文化自立自強對於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深遠的意義。
深刻認識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的重大意義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指導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理論,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根本遵循。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巨大成就的必然之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准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和輿論環境深刻變化的趨勢,面對持續動態變化的諸多文化挑戰與難題,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守正出新,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極強、階段性明確的戰略與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再到黨的二十大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可謂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因之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經之路。2011年10月18日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我們黨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目標,並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錨定目標不更改,鎖定任務不鬆懈,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大為增強、文化自信顯著提升,如期順利完成了“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的階段性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展現了國家戰略的延續性。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並就推動文化自信自強、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新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就要求新時代新征程的文化建設,務必要在“強”字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和強大精神力量。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是文化強國建設理論創新的必需之道。經過改革開放40多載的摸索與積累,我們黨總結提煉出文化自信這樣至關重要的原創性理論,且在新時代10年的偉大文化實踐中趨於深化與成熟。文化自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具有無比的厚度﹔以中國悠久漫長的歷史為軸線,具有空前的廣度﹔以五千多年不曾斷裂的文明為載體,具有獨特的高度﹔以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持續理論創新為靈魂,具有可貴的深度﹔以無數中國人民的現實生產生活為依托,具有真實的溫度。厚度、廣度、高度、深度、溫度,“五度”合一,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當與中國深厚文明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承接、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相吻合、與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相一致。這勢必要求我們在文化強國建設理論創新方面進行更大力度與高度的精研深思,並持續付諸火熱實踐之中。
實現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的堅實基礎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發生著新的變化,反映在文化建設領域,我們依然面臨著國際上各種挑戰,“西強東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未來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在國內文化建設中,仍舊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還不能完全滿足。必須堅定不移地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錨定我國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標,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
注重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傳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指導。要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注重保証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提升人民精神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要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繁榮文化文藝創作生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實效性、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增強人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參與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注重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傳承弘揚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革命文化是激勵人民奮勇前進的精神力量,二者是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在機制、文明演進等重大問題,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提供有力理論支撐的基石所在。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賡續中華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闡釋、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和展示宣傳、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為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注重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數字化水平、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把擴大內需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完善產業規劃和政策,強化創新驅動,實施數字化戰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國家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5G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文化專項工程,以先進適用技術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搶佔文化創新發展制高點。
〔 來源:《旗幟》2023年第5期﹔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史教研部教授 〕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