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去年9月,我來到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開展支教幫扶工作。從繁華喧囂到炊煙裊裊,從萬家燈火到矮屋疏籬,回望大半年支教幫扶時光,有汗水、有感動、有成長,最念念不忘的卻是幾件“小事”。
做一個溫暖的人
去年冬天的一次課間操,我注意到隊列中一個瘦小的學生,他高高舉起的雙手本應握指成拳,卻十分僵硬地張開著。我走上前糾正他的動作,發現孩子本該白皙稚嫩的小手長滿了凍瘡,甚至還有皮膚撕裂后殘留的淺淺血絲。我難以想象這雙小手背后隱藏著怎樣的艱辛。
交談中我了解到,他的父母患有嚴重疾病,年僅8歲的小男子漢為減輕父母的負擔,承擔起了洗衣、洗碗、喂羊等家務……我立即去鎮上買來凍瘡膏,每天幫他涂抹上藥,並叮囑他洗漱盡量用熱水,經過幾周的治療,孩子的凍瘡漸漸愈合。每當想到在這片大山深處還有很多像他一樣需要幫助的孩子,隊員們心底就萌生出強烈的意願——盡最大努力關心呵護他們,用溫暖的力量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為此,我們開展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家訪,並將孩子們的故事發布到網上尋求幫助。這些故事迅速得到了愛心網友的回應,衣服、文具、雞蛋、牛奶等愛心物資陸續送到孩子們手上。一位收到捐贈的同學對我說:“老師,我長大了也要幫助別人,做一個溫暖的人。”
一個都不能少
有個六年級的小男孩性格比較孤僻,平時很難集中精神上課,經常看著窗外發呆。春節開學后,他連續一周沒有來上課,這已經是他近三年來的第四次“輟學”。帶著擔心和挂念,幾個隊員摸黑趕了6公裡山路,在半山腰一處小院裡見到了他。通過深入了解,我們得知他身處單親家庭,從小缺少母愛,父親又忙於工作對他疏於照顧交流,他逐漸少言寡語,對上學也失去了興趣。
我們深知,在健康成長的陽光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隊員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他“回歸”學校。課后或周末,幾個男隊員經常約喜歡運動的他一起打籃球、踢足球、爬山。集體的關愛讓男孩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慢慢敞開心扉,願意重返校園。重新入學后,我們能感受到他的眼神裡有了光彩,也不再那麼沉默寡言,學習成績也慢慢有了起色。
打開一扇窗
剛踏上講台時,為了能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我讓每個學生都上台做自我介紹。有的學生落落大方、口齒伶俐,有的雖然腼腆害羞,但也能說上幾句。隻有一個學生不願上台,問她的名字也不回答。原來,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年幼時差點夭折,村民們集體出資送她去北京做了手術。雖然現在身體已無大礙,但智力卻發育緩慢。看著她清澈的眼神和清秀的面龐,隊員們不斷思考如何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積極求醫問藥、咨詢專家幫助她康復治療,專門為她定制不同梯度的教學方案,利用課余時間一對一補課……現在她已經可以閱讀一些簡單的讀物。我們用知識為她打開一扇窗,讓她以后有勇氣去追求更豐富的人生。
參加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幫扶工作以來,我認識了一群將青春和熱血獻給鄉村振興事業的有志青年,見証了教室裡、書案前夙夜匪懈的求知者,體會了基層工作的不易和艱辛。習近平總書記曾勉勵青年“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的殷切囑托,帶著責任和感情傳道授業、扶智扶志,用實際行動教育引導老區的孩子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腳踏實地,勇敢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來源:《旗幟》2023年第6期﹔作者系中央和國家機關第25批青年支教幫扶隊隊員)
( 編輯:王馨悅 送簽:王馨悅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