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復興文庫》是黨中央批准實施的重大文化戰略工程,反映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是一部非常龐大的大型文獻叢書。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復興文庫》編纂出版工作,並作序《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
“以中華民族復興為總主題,以思想史作為基本線索和編選邏輯”是《復興文庫》的編輯原則。《復興文庫》選編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各種社會力量、仁人志士以及先進政黨所形成的歷史文獻,以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形成的歷史文獻為主要線索,以具有思想史意義為各種文獻入選的衡量標准。
《復興文庫》全景式展現了中華優秀兒女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不懈探索、百折不撓的歷史足跡,集中展現了影響中國發展進程、推動民族復興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思想源流和脈絡。
述錄先人的開拓,啟迪來者的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復興文庫》序言中指出:“在我們黨帶領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這部典籍的出版,對於我們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時代大勢、走好中國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復興文庫》第二編所選的歷史文獻來看,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上,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上,集中體現在黨領導人民克服千難萬險戰勝內外敵人獲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勝利上,集中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造上,也集中體現在各方面為實現民族復興事業勇敢探索、艱苦奮斗,不惜前赴后繼的事業上。
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自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按照這一理論確定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立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在長達28年的民主革命時期,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著這份初心,我們黨總能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引導全國人民、各方政治勢力,掌握歷史主動、不斷開拓前進。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剛成立不久,規模較小。我們黨接受了共產國際的建議,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同時規定,在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時,共產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中共黨員幫助孫中山改組了國民黨和籌備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的中國國民黨一大宣言,是由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根據共產國際精神和孫中山的主張,用俄文撰寫,由瞿秋白把俄文翻譯成中文,李大釗、於樹德等共產黨員為大會宣言的審查委員,毛澤東為大會章程審查委員會委員,譚平山擔任國民黨一大黨務審查委員會委員。可見,國民黨一大通過的主要文件都有中國共產黨人的參與制定。可以說,“新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這就達成了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復興文庫》第一編至第三編公開出版發行。
正是在國共合作的大好形勢下,在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的努力下,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席卷全國。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控制的國民黨右派不顧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宣布與共產黨決裂,發動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公開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許多共產黨員倒在血泊中。
第一次國共合作是中共掌握歷史命運,引導歷史正確方向的一次嘗試。這次嘗試雖沒有成功,但我們黨選擇的歷史方向是正確的,只是由於當時自身的力量尚小,不足以帶動整個局勢向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這條新的革命道路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功范本。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發表了譴責日本侵略的宣言,呼吁大家共同抗日。
1933年1月17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以毛澤東、朱德名義發表了宣言,提出紅軍願意在3個條件下和全國任何軍隊(包括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
1934年4月,由中國共產黨提出,經宋慶齡、何香凝等各界人士1779人簽名,以“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籌備會”名義發表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綱領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文件高舉抗日旗幟,號召工農兵學商大聯合,呼吁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建立武裝抗日的總領導機關,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並得到全國各界的熱烈擁護。
1935至1936年,中國共產黨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作為主要口號,並逐步實現了從“反蔣抗日”“逼蔣抗日”到“聯蔣抗日”的轉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當時贏得了民心,成為時代主基調,為社會各界所接受。
為了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共產黨不僅發布了黨內文件,教育黨員干部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政策,還反復向全國人民、各政黨、社會團體等呼吁,不分信仰、不分派別,一切不願意做亡國奴的人團結抗日、一致救國。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該事變,經過各方面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這就形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政治基礎和國家現實,國共之間才有可能開展第二次合作。
1937年,七七事變后,正式形成了以國共兩黨為中心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全民族抗戰。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系統地提出了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政府、軍隊和全國人民的行動方向,指明了抗日救國的斗爭策略,向世界宣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鋼鐵意志和模范行動。
1938年3月29日,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大會宣言和《抗戰建國綱領》等一系列決議案,仿照中共《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了《抗戰建國綱領》。這個綱領對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執行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教育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主張,具有一定的進步性與合理性,但這一進步,顯然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全國民意壓迫下達成的。
中國共產黨為了動員全國各階層民意,集中力量抗戰,還專門就蒙古族、回族發了文件,專門就長江流域哥老會群眾發了文件,要求採取適當政策,動員國內各民族、各社會階層民眾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事實証明,中國共產黨所提倡推動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真正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揭示人民的選擇,掌握贏得民心的密碼
《復興文庫》第2編第6卷用8冊篇幅展示了抗日根據地局部執政的文獻。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教育人民、發動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贏得民心、贏得社會各階層支持,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當時,中國共產黨很難直接影響到國民黨政府的政治機構,但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方面極為用心用力。中國共產黨在敵后開辟了廣大的抗日根據地,在根據地進行了全面的政權建設,實施了“三三制”、減租減息等有利於調動各階層人民抗戰積極性的政策,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抗戰意志。在抗日根據地的局部執政為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新中國成立后的政權建設提供了示范樣本。
毛澤東非常重視陝甘寧邊區的政權建設。陝甘寧邊區曾先后頒布過兩部施政綱領。第一部是1939年4月頒布的《陝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規定了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和其他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政權性質、特點和基本政治、經濟和文化政策,使邊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第二部是1941年5月頒布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在毛澤東反復修改下定稿,明確規定了團結抗日的總方針和邊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等政策措施。這兩部施政綱領,全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基本路線和邊區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方針。這些政策契合了民族解放戰爭條件下的中國國情和民眾要求,得到了廣大群眾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也贏得了人民的信賴和擁戴。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既贏得了戰爭,又贏得了人民。
《復興文庫》是一部值得重視的歷史文獻,我們不僅可以從中找到走好中國道路的精神力量,還能發現中國共產黨總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盱衡國內外情勢變化,積極主動應對時代向國家和人民提出的歷史任務。如中國共產黨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就為努力推動國家走上抗日戰場,做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工作,直到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起來,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權建立起來,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才有了保証。這個艱苦工作是符合全國人民願望的,這個努力推動是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
我們常常會思考,在當時數量、裝備完全處於劣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僅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就殲滅了800多萬國民黨軍?原因就在於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不僅動員了全國最廣泛的人民群眾,還贏得了全國最廣泛的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戰爭的偉力,來源於人民的偉大力量。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跡証明,中國共產黨正確的方針路線,真正把握住了歷史前進的方向,推動了中國歷史向著理想的方向前進。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我們要從堅定歷史自信出發,以史為鑒,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走好中國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業績和榮光。
(來源:《旗幟》2023年第7期﹔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復興文庫》副總主編)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