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是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關鍵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是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總規定和總要求,是我們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根本遵循。要把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切實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去思考、籌謀和推進。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決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要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不斷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進一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實踐中,這既包含不同領域,也是系統工程,需要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體現了我們黨領導和推動文化建設的鮮明立場。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隻有堅定人民立場,增強文藝原創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文化產業發展質量,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活力創造力,使文化發展獲得不竭動力源泉。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實踐中,要准確全面把握文化事業和產業的屬性,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統一於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實踐中。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內容和形式統一的關鍵是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以高質量的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持續推動數字科技賦能。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數字科技賦能將極大促進傳統文化業態提檔升級,推動新型文化業態創新發展。要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要有開拓精神和寬廣視野,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綜合施策。
(來源:《旗幟》2023年第12期﹔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 編輯:王馨悅 送簽:王馨悅 簽發: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