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4年第11期

腳踏實地 把群眾身邊的事做好

王敏
來源:旗幟網2024年12月06日16:33
文字縮放:

2023年6月28日,我被派到江西省會昌縣梓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北京到贛南革命老區,路途跨越1800多公裡,工作和生活環境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我迎來一次新的考驗。

拜人民為師,向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特別要多交幾個能說心裡話的基層朋友,這樣才有利於了解真實情況,才有利於把工作做好。”到任后,通過找干部群眾談心、挨家挨戶走訪,我了解到梓坑村共有1540人,其中黨員28名﹔全村耕地194畝,林地8523畝﹔當地政府在“梓坑家園”統建了245棟安置房。這裡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是省級紅色名村。近幾年,村裡涌現了一批懂市場、會經營、善管理的“新農人”。隨著工作的深入,我感到隻有拜人民為師、向群眾學習,才能真正和大家想在一塊、干在一起、打成一片。

發展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實踐中,我們依托江西省省級特色小鎮——和君教育小鎮的獨有資源優勢,組建“獨好會昌”鄉村振興研學基地,對外承接黨性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等業務﹔因地制宜發展高標農田、主題民宿等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文化生態旅游和電商直播帶貨,銷售會昌的珍珠粉、臍橙、桔柚、山茶油、米燒酒等土特產品﹔同時,向和君教育小鎮提供農產品以及勞務派遣等服務。坐落在萬畝森林竹海裡的和君職業學院,發揮人才聚集、校企一體優勢,引領帶動商學咨詢、旅游康養、研學培訓等產業發展。在產業振興上,梓坑村與和君教育小鎮實現互補共促。

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梓坑村保存著留守蘇區中央機關革命舊址群。身處贛南革命老區,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結合村裡傳頌的紅色故事,我們組織紅軍后代、黨員、群眾和學生自編自演紅色情景劇《梓坑薪火》,生動謳歌了留守蘇區紅軍戰士堅持堅守、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為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我們組織村民修整紅軍當年走過的交通線“紅軍小道”,增強紅色旅游體驗感。

心裡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辦好村裡的事,干部是“領頭雁”。干部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對干部就有多親。我堅持吃住在村、工作到戶,無論是糧食生產、健康、教育、住房、飲水等工作研判,還是外出務工交通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培訓求職補貼等數據申報,都認真對待、保証質量。我們通過盤活村民的閑置住房,以“培訓+民宿”的方式發展旅游,帶動村民就近就業,建設美麗活力鄉村。

忙完一天的工作,走在明亮的路燈下,看到“梓君樂購”超市裡有村民在購物,民宿“客家茶館”裡有村民在喝茶聊天,“愛心書屋”裡有村民在看書學習,文化廣場上有老人在唱歌跳舞,房前屋后有兒童在追逐玩耍……望著不遠處“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十個熠熠生輝的大字,想到自己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同批派出的近500名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員,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展望未來,我對做好駐村工作充滿信心。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我將在希望的田野上闊步前行,以智慧為筆、以汗水為墨,奮力書寫更加精彩的履職故事。

(來源:《旗幟》2024年第11期﹔作者系中國日報社機關黨委辦公室干部)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