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4年第11期

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體系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中國檢驗認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
來源:旗幟網2024年12月10日11:22
文字縮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檢驗認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檢)作為中央企業中唯一一家以檢驗、檢測、認証、標准、計量為主業的綜合質量服務機構,在服務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了堅實的質量保障。

打造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工具

以檢驗檢測認証培育新質生產力。多年來,中國中檢積極發揮檢驗檢測認証等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提升質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服務水平。2023年,中國中檢在江蘇省射陽縣建設的新能源創新基地,是全球最大的200米級風力發電機葉片全尺寸測試平台,不僅能夠為我國制定新能源產業政策和技術標准提供科學依據,還能為新能源企業改進產品質量提供數據支撐與改進方向,對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支撐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以標准引領、合格評定驗証培育新質生產力。中國中檢在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制定上發揮引領作用,在評價技術和方法上保持領先,推動技術創新,通過質量手段、標准和合格評定制度保障人民生活健康安全。隨著5G、北斗、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中國中檢不斷加快在數據安全等相關領域布局,與高校科研機構、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協同創新,研制開發了基於北斗精准時空信息的燃氣管網檢測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燃氣管網監測難、檢測難和檢測慢的問題,有效提高了燃氣行業風險預警與安全管理水平。

以企業改革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檢驗檢測行業整合、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中國中檢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2022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啟動中國中檢與通用技術集團下屬中國汽研、檢科測試的專業化整合。2023年1月,中國中檢完成股權劃轉,成為股權多元化的中央企業。通過資源整合,中國中檢在交通運輸領域具備強制認証和公告准入一體化服務能力,形成了集汽車產品市場准入、便捷高效的專業支撐、全面供給的一站式服務於一體的綜合質量服務方案,進一步凝聚了改革合力。

中國中檢工作人員對港口自動化取制樣系統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

中國中檢工作人員對港口自動化取制樣系統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

構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保障

發揮檢驗檢測認証行業“主力軍”“國家隊”作用。中國中檢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國際貿易技術性壁壘、促進標准規則“軟聯通”、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領域,發揮著質量保障和支撐作用。要持續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盈利能力,做強專業能力、做優核心產品,增強引領行業發展的基礎能力﹔鞏固全面資質、全球網絡和獨立第三方地位等獨有優勢,做到“別人檢不了的我能檢”“別人能檢的我檢得更准更快”。

發揮行業安全穩定的“連接器”“黏合劑”作用。質量基礎設施一端連著生產、供給,一端連著需求、消費,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上中下游配套協作和安全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中檢聚焦促進技術突破、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助力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積極在供給和需求雙端之間傳遞信任,為貫通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進國際互認,促進“軟聯通”。中國中檢不斷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立完善多雙邊互認機制,力促我國產業在各領域達到“檢一次,報告一份,全球通認”效果,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質量技術基礎的國際治理,深度參與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標准國際化活動,提出國際標准提案。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方面,要深化“一帶一路”檢驗檢測認証合作,加強與周邊及共建國家的制度比對、技術交流、人員培訓等務實合作項目,推動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贏。

探索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舉措

新興產業及新業態都有標准和第三方評價需求。以新能源產業為例,風電設備涉及海量元件,不僅需要制定統一標准,還需要對各類元件進行檢驗檢測和評定評價。中國中檢積極發揮科技創新作用,支撐質量服務技術發展,所屬的國家機動車質檢中心、國家車聯網產品質檢中心、國家氫能動力質檢中心等16個國家級實驗室,都是標准引領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的商業模式、應用場景競相出現,中國中檢現有的業務、服務模式也隨之轉型升級,目前正推進信息技術與檢測技術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與檢驗認証融合應用。

以先進技術能力推動產業提質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通過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通過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發展。中國中檢在大宗商品、交通運輸、電子電氣、檢驗認証等傳統優勢領域,推動基礎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加強合格評定技術和應用場景開發,支撐產業發展﹔在未來前瞻領域,開展領域發展方向及前景調研,制定重點技術、重大工程、典型場景3張清單,構筑先發優勢。

持續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質量供給。為加快適應新時代產業、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需求,全面實施創新提升工程,中國中檢積極推進低碳與可持續領域創新中心建設,爭取歐盟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新電池法案等新資質,開發產品碳足跡、綠色低碳供應鏈評價等典型場景。牽頭或參與國家技術標准創新基地、國家級質量標准實驗室、國家質檢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中檢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培育檢驗檢測認証行業新質生產力,扛起政治擔當,履行職責使命,以建設世界一流檢驗檢測認証企業為目標,以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為方向,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旗幟》2024年第11期)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