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4年第12期

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

北京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來源:旗幟網2025年01月22日16:43
文字縮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建設文化強國的任務要求、方針原則、理論導向、實踐路徑,為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任務,為文化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必須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推進首都文化繁榮發展,在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深刻認識北京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文化創造和文化實踐的理論總結,是我們黨文化主體性和文化自信的集中體現,高舉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旗幟,成為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北京作為首都,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必須在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上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奮力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

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是服務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北京在推進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中承擔著重要職責使命,對內要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力感召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對外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從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研究、闡釋,自覺貫徹落實到首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是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就北京而言,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不僅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部分,也貫穿於其他三個中心之中。加強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建設,都需要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更好發揮文化的力量和作用。當前,北京正在致力於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要著力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釋放首都文化建設中蘊含的巨大發展動能,有效支撐高質量發展、高科技創新、高品位城市、高品質生活,為首都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是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必然要求。北京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見証。北京作為一座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又洋溢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勃勃生機活力。目前,北京有8處世界文化遺產、居世界城市首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4個、居全國前列﹔有文化演出場所330個、實體書店2000余個、備案博物館229個,是名副其實的演藝之都、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每年吸引國內游客約3億人次、外國游客約300萬人次。我們要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提煉更多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文脈標志,推出更多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起到表率作用。

>> 2024年6月7日,2024北京長城文化節在八達嶺長城腳下拉開帷幕。

新時代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豐碩成果充分彰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導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設,從賡續紅色血脈到培養時代新人,從講好冬奧故事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為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增強首都文化功能作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重要內容,堅持首善標准,堅持守正創新,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首都文化建設工作格局更加完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首都文化發展把關定向,強調首都規劃要讓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永續利用、與現代化建設交相輝映,作出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重要指示。我們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形成市委統籌協調、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以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重要依據,以“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為總體框架,聚焦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全力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深葉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努力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最好的城市。高質量規劃建設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全線貫通,北大紅樓、蒙藏學校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等紅色地標熠熠生輝。創新實施“‘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舉辦活動2000余場,覆蓋30余萬名學生,打造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雙向賦能的特色品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文明城區創建,創新建立“創城+熱線+網格”聯動創建機制,大力挖掘宣傳好人好事,48萬名“北京榜樣”覆蓋各行各業,禮讓文明、志願服務、綠色環保成為社會新風尚。

歷史文化金名片不斷擦亮。文化遺產是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証。我們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放在首都規劃建設全局下謀劃推進,切實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堅決落實“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以中軸線申遺保護帶動老城整體保護,實施百余項文物保護工程,北京中軸線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形成涵蓋全市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高品質建設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進,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成為文化新地標,400公裡“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盡顯雄偉氣象,“三山五園”榮獲“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稱號。

首都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2023北京文化論壇致賀信,深刻揭示北京在中華文明形成演進中的重要貢獻,強調更好發揮北京作為歷史古都和全國文化中心的優勢,賦予北京更加重要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責任。我們統籌推進演藝之都、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建設,打造“大戲看北京”“舊書新知”品牌,推出《長津湖》《覺醒年代》等時代經典,到北京看戲觀展逛書店成為新時尚。以107家市級園區帶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京彩燈會”等文旅新場景精彩亮相,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1.3%。強化首都文化服務保障功能,在黨和國家重大慶典中展現新時代文化建設風採,在重大主場外交文化服務中展現中華文明時代氣象,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成為中華文化國際表達的標志性實踐。創辦並成功舉辦三屆北京文化論壇,搭建起促進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鑒的一流平台,有力服務文化強國建設。

>> 北京中軸線俯瞰圖。

以首善標准首都擔當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錨定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首善之區目標,不斷開創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新局面,努力在服務文化強國建設、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進程中走在前列。

以首都實踐詮釋思想偉力。堅持理論武裝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主題報道與基層宣傳有效貫通、統一思想與狠抓落實一體推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形成更多實踐之花、落地之果,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厚植首都現代化建設的文化底蘊,建設黨的創新理論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充分彰顯的全國文化中心。

以文化自信傳承歷史文脈。深入挖掘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提煉更多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用好中軸線申遺保護“北京經驗”,研究制定保護傳承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牽引三條文化帶建設,推動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建設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充分展現的全國文化中心。

以守正創新激發文化活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持續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推出更多體現首都水准的精品力作﹔加快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以文化和科技、金融、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創造活力迸發、人民精神世界充盈的全國文化中心。

以開放包容促進文明互鑒。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對外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北京故事,積極服務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和交流﹔一年一個新台階辦好北京文化論壇,全面提升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品牌活動國際影響力,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合作,建設展示中華文化精華、博覽世界文化精粹的全國文化中心。

(來源:《旗幟》2024年第12期)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鐘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