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謀劃部署司法改革,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我和同事們一起參與推動並見証“立案難”成為歷史,“訴訟難”有效緩解,司法便民服務體系被譽為中國司法文明的顯著標志。
學好科學理論,增強改革本領。司法改革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全局性工作。如何保証沿著正確方向推進改革?我們的“法寶”是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用科學理論指導改革實踐。2014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作為司法改革的“先手棋”,從“審查”到“登記”,兩字之變,卻是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歷史性變革。當時,作為部門最年輕的同志,我承擔了起草改革文件的重任。如何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立案登記制改革要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重要指示落到實處?我和同事反復鑽研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起草了高質量的改革文件。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作出“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的庄嚴承諾。近年來,嘗到理論學習甜頭的我們建立了“午間學習制”,開展“訴服青年說”活動,“天天學思想”成為一種自覺。
永葆為民情懷,做實調查研究。人民性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最鮮明的品格。2019年,在全國法院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如火如荼之際,一些地方法院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我主動請纓,和同事三次走進西藏,廣泛走訪全區基層法院,針對干警信息化能力不足這一短板,加強指導,幫助打開工作新局面,實現全國法院訴訟服務改革“一個都不掉隊”。如今,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群眾打官司從千裡奔波、耗時費力變為“零跑腿”“一次辦”,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及。
堅持守正創新,凝聚改革合力。202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桐城六尺巷調研時強調,“要弘揚好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互禮讓、以和為貴,解決好民生問題,化解好社會矛盾”。2013年以來,全國法院案件總量持續攀升,以2023年為例,全國法院一年受理的案件數量已超4500萬件。我國有14億多人口,如果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社會將不堪重負。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解法結更解心結,成為擺在法院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為此,我們推動與16家中央單位共建“總對總”多元解紛機制,用好“聯”字訣,在聯合會商中凝聚思想共識,在聯合發文中健全工作機制,在聯建平台中集成調解資源,在聯合指導中增強解紛能力,實現糾紛化解從“我管”到“都管”。目前,已有超過40%的糾紛解決在訴前,2018年至2024年累計調解成功達4500萬件。在國際司法爭端解決網絡大會上,我驕傲地講述中國法院調解實踐,多元解紛的中國方案被寫入調解最佳實踐指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部署。法院年輕干部將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重托,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來源:《旗幟》2025年第1期﹔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指導辦公室主任)
( 編輯:孫麗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