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1期

以科技攻堅照亮旅客美好出行幸福路

——記“時代楷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單杏花

鄧彩屏 郭長青
來源:旗幟網2025年02月12日10:00
文字縮放:

2024年12月23日,單杏花在鐵路12306監控大廳作業務講解。

2024年12月23日,單杏花在鐵路12306監控大廳作業務講解。

“每一張小小的火車票,都承載著期盼。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奔向他們的夢想之地,抵達更美好的遠方,我一直在努力。”

日前,中央宣傳部授予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科院)首席研究員單杏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現場,單杏花深情講述奮斗歷程,言語質朴、情感真摯,一如她數十載扎根鐵路科技創新事業,傾力奉獻,初心不改。

讓徹夜排隊購票成為歷史

曾經,一張小小的火車票牽動多少國人的心:摩肩接踵的車站,人山人海的購票廳,頂風冒雪、通宵達旦排隊的場景,是那個年代刻骨銘心的記憶。而今,只要登錄12306網站或輕點手機APP,就能輕鬆知道車票信息,再也不用全家出動到車站排隊購票。這背后,是單杏花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勇攀技術高峰、不斷奮進的堅實足跡。

自1996年起,單杏花參與由鐵科院牽頭的“中國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項目研發工作。二十多年來,從手工售票到計算機售票,從車站獨立售票到全國聯網售票,從窗口售票到互聯網、手機APP售票,再到電子客票全面推行,她一直堅守在研發一線。

作為12306的“技術大腦”,她參與和主持了無數次客票系統升級,每一次升級都意味著通宵達旦的緊張工作,都是腦力、體力與時間的競賽。這些歷練和積澱,磨礪了堅強的意志,錘煉了過硬的技術,讓她在鐵路科技創新領域脫穎而出。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鐵路客票管理模式因技術變革而發生深刻變化。2011年,單杏花帶領團隊研發上線12306互聯網售票系統。面對超千億次的高峰日訪問量,首先要攻克的是數據高效實時同步、余票復雜實時計算、海量高並發交易等世界級難題。單杏花帶領團隊研究提出“讀寫分離、售取分離”“異構數據同步”“混合雲架構”“彈性擴展”等方法和技術,將12306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票務交易系統,徹底改寫旅客在車站徹夜排長隊購票的歷史。

如今的12306日售票能力突破2000萬張,年售出車票超40億張。2023年創下單日售票量2695.2萬張的歷史紀錄,高峰時每秒出票1000多張。候補購票、接續換乘、選座選鋪、購票需求預填、電子發票等功能接連推出。凝聚於指尖的便捷,讓旅客由衷地感慨:“買票坐動車就像公交出行一樣方便。”

行程萬裡踐行服務初心

對單杏花而言,“不斷提升旅客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一句庄嚴的承諾,更是南來北往數萬裡的山水兼程。她利用一切機會做好需求調研,抓准鐵路旅客服務著力點,持續完善和優化12306功能,以實干實績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成都出差回北京的列車上,單杏花關注著旅客對餐飲服務的反饋,一個車站餐飲服務的新模式初具雛形。上海往返北京的高鐵上,單杏花了解到通勤旅客的迫切需求,計次票、定期票等各種新型客票產品的研發方案,密密麻麻寫滿了她的調研筆記本。一次次傾聽,一次次改進,“旅客的需求就是我們技術創新的原動力”,這是單杏花對自己的鞭策,也是對團隊的諄諄叮囑。

2018年,單杏花帶隊奔赴海南環島高鐵,試點推行電子客票。2019年,經過不懈努力,旅客刷臉過閘機時間優化到3秒鐘,單杏花仍不滿意。她拆解和分析了整體技術架構后,對大家說:“為了讓旅客體驗感更好,我們再努努力,爭取壓縮到1.5秒。”這短短的1.5秒,帶給旅客的是快速驗票的出行體驗,對於研發團隊來說,卻是更高追求的自我加壓。

攻克難關后的第一天,單杏花早早來到海口東站,親眼看著旅客刷臉快速檢票進站后,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下午,她又自己乘高鐵體驗電子客票全流程,在與旅客、列車工作人員交流中不斷思索改進空間。2020年6月,電子客票在全國鐵路2400多個車站推行,鐵路出行從此步入無紙化時代。

近年來,單杏花把握互聯網發展趨勢,將延伸拓展服務旅客的方式和途徑擺在技術更新的突出位置。從互聯網訂餐到空鐵聯運,再到“鐵路暢行”掃碼服務,把12306從最初單純的售票系統,打造成為旅客出行“全過程”服務的生態系統,為廣大旅客便利、舒適、安心出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做幸福的奮斗者

高鐵飛馳,人暢其行。依托12306,廣大人民群眾共享鐵路發展紅利,不斷拉近了家和遠方的距離。

“通過我們的技術創新,能讓旅客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面對諸多誘惑,她從不為所動。前進的目標寫在筆記本裡,也烙印在心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她密切關注民生訴求,積極搭建數字時代的“橋梁”和“窗口”,在中國速度中不斷彰顯鐵路溫度。組織研發農民工團體票,夜以繼日奮戰72個小時,她不斷鼓勵團隊:“我們再加把勁兒,不要讓農民工朋友多等一個春節!”追蹤老年旅客群體需求,她細心考量,結合老年人行為特征和使用難點不斷推動創新,即便系統整體重構也在所不惜。為了學生便捷購票乘車,她奔走調研,會同教育部門研究提出解決方案,開發出學生優惠資質在線核驗功能。

幸福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研發建設扶貧商城(現為“鐵路商城”),她和團隊將“快馬加鞭”的要求留給自己,“一個月上線”言必行,行必果﹔把“慢工細活”的耐心獻給老鄉,手把手教他們美化圖片、快遞打單、維護商品信息……

旅客會心的笑容,就是她心中的“國之大者”,是她認為“最幸福的事”。“我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是幸福的奮斗者。”從“最美鐵路人”“最美奮斗者”到“時代楷模”,面對榮譽和掌聲,單杏花更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她說,從在山村裡寒窗苦讀,到代表新時代鐵路人接受榮光,是時代給了她這樣一個普通人走出山村、回饋社會的機會,更是時代給了她和團隊發光出彩的舞台。“我要不斷增強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努力在鐵路科研領域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前行漫漫亦燦燦。單杏花正帶領著團隊向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邁進,為億萬旅客更美好的出行提供更多更新的技術,以科技創新賦能交通強國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執著奔跑,篤志追夢。

(來源:《旗幟》2025年第1期﹔作者單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 編輯:孫麗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