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1期

扎實推進農村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

唐珂
來源:旗幟網2025年02月12日10:48
文字縮放: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立足鄉村文化、治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及高素質農民培育等職責,統籌謀劃、夯實基礎,創新抓手、善作善成,扎實推進農村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為農村發展增添活力,為鄉村振興鑄魂筑基。

弘揚農耕文明,讓鄉村文化興起來

系統謀劃鄉村文化建設路徑。深學細悟習近平文化思想,著眼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錨定建設文化強國、農業強國,提出鄉村文化建設目標任務、方法路徑。組織召開全國鄉村文化建設推進會,總結交流各地經驗做法,部署鄉村文化重點工作。打造有影響力傳播力的管用平台,2024年初聯合中國文聯推出“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推動文化鑄魂、文化培根、文化養德、文化興業。舉辦全國鄉村文化藝術展演季,全面總結、系統展示鄉村文化建設成果。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開展“藝術鄉建”,用文藝的力量激活鄉村資源、賦美鄉村生活、賦能鄉村振興。

2024年11月21日至25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 牽頭策劃組織的“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藝術展演季”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

2024年11月21日至25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牽頭策劃組織的“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藝術展演季”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

加大優質鄉村文化有效供給。堅持農民主體、體現農趣農味、注重融合創新,組織開展“愛中華愛家鄉”農民詩會、“新國潮”鄉村優秀文化藝術展演、農民文藝作品征集、鄉村文化產業創意大賽,因地制宜舉辦村跑、村舞、“村BA”、“村超”、村歌、村釣、村乒、村排、村廚、村藝等“村字號”文體活動。指導地方利用村史館、工作室、文化長廊、村民禮堂等設施開展教育宣傳、藝術美育、體育賽事、展覽展示,讓農民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文化產品和服務。“大地流彩”系列活動全面鋪開,地方特色濃郁的鄉村文體活動有序開展,社會反響熱烈。

加強優秀農耕文化保護傳承。持續挖掘農業文化遺產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多元價值,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進校園、進社區,加快構建以保護傳承為中心的服務體系,迄今已認定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7批共188項。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同步開展鄉村文化資源摸底調查,建立鄉村文化藝術保護名錄和數據庫。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紀錄片《農耕探文明》,系統展現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和創新成果,累計觸達觀眾24.25億人次。

推進移風易俗,讓鄉村治理強起來

加快培育文明鄉風。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會同中央宣傳部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推動出台指導性意見,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月”等活動。聯合中央農辦等在全國范圍內針對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開展綜合治理。根據農業農村部在31個省份設立的93個村級移風易俗跟蹤觀察點調查結果,與2022年前相比,平均彩禮數額15萬元以上的村佔比由32%下降至15%,紅白喜事平均宴請桌數由25桌降低至14桌。

健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聯合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等指導115個縣(市、區)完成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筑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指導各地加強村規民約制修訂,完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載體。加強農村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教育引導農村群眾把規則秩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連續5年遴選推介155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豐富鄉村治理“工具箱”。深入總結基層實踐經驗,提煉推廣積分制、清單制、“微網格”、村民議事、接訴即辦等一批切實有效、可學可用的鄉村治理方式。深入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指導開發“村級服務平台”,服務7萬多個村庄、1400多萬群眾。實施“耕耘者振興計劃”,面向村“兩委”成員等鄉村治理骨干開展免費培訓5.2萬人次。

大興調查研究,讓農村公共服務實起來

實事求是摸清農民需求。組織實施東中西部農村社會事業供需情況調查,累計深入415個村、訪談農戶6408個,獲取村情民情一手數據。啟動2024年度“鄉村變遷”萬戶大調查,組織專家團隊赴29個省(區、市)、對1萬多個農戶開展問卷調查,系統摸清農民群眾所思所盼。

注重實效做好政策研究。緊盯農村養老、醫療、教育等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前瞻性研究,做好政策儲備。組織開展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狀況評價,科學研判發展形勢,連續5年編寫出版《中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報告》。

協同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聯合公共服務職能部門實施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推動一體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連續6年征集並分領域推介126個適宜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匹配不同人口結構狀況的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為各地提供有效借鑒。

圍繞“國之大者”,讓高素質農民隊伍壯起來

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素養。堅持既富口袋又富腦袋,把技術培訓和文化素養提升有機結合,累計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900萬人次。精心設置綜合素養課程,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課程覆蓋所有培育對象。辦好鄉村大講堂、農民夜校、田間課堂,宣傳黨的“三農”政策,傳授實用生產經營技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農民綜合素養提升整村推進行動,強化鄉村文化和鄉村治理相關培訓,2024年培訓28.4萬人次。

持續夯實糧食安全人才基礎。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專題培訓,2023年以來培育糧油生產經營者82.2萬人次。在春耕、“三夏”、秋收等關鍵時節組織直播,在線學習超過3000萬人次。做好“糧安天下”農民公益培訓,宣傳糧食安全法律法規,強化糧食大面積提高單產等技術應用,激勵廣大農民群眾多產糧、產好糧。

創新實施學用貫通試點。聚焦農村三產融合和新產業新業態人才需求,在全國79個市縣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綜合試點,探索教育培訓與就業創業貫通培育路徑,支持農民發展“農業+”產業,促進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來源:《旗幟》2025年第1期﹔作者系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 編輯:孫麗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