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2024年是共建“一帶一路”邁向下一個金色十年的開局之年。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始終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國際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取得了重大成就,為增進同共建國家友誼、促進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
美美與共,大道同行。從中國倡議到國際實踐,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
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建設
高掌遠跖,觀往知來。
“這項倡議源於我對世界形勢的觀察和思考”,“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方向,彰顯了新時代的中國擔當。
2024年12月3日,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開出的第10萬列中歐班列X8083次,順利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2024年12月,在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點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建設,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並從九個方面作出部署: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統籌管理機制,完善“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協調推進機制,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務實合作機制,完善新興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完善投融資多元化保障機制,完善風險防控內外協同機制,完善海外利益保障機制,完善高水平國際傳播機制,完善廉潔絲綢之路合作機制。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需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都提出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建設,這為今后一個時期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結出累累碩果
篤行致遠,惟實勵新。
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2024年12月27日,由中吉烏三國元首親自推動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標志性工程——中吉烏鐵路舉行項目啟動儀式,歷經27年精心籌備的中吉烏鐵路項目終於迎來了修建的曙光。這是一條連接亞歐的陸路新通道,將有效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天塹變通途,“陸鎖國”可以變成“陸聯國”。中老鐵路建成通車,有效提升了地區“硬聯通”“軟聯通”水平﹔中尼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建設正逐步從設想變為現實。
山海不為遠,攜手天地寬。2024年12月18日,經過23天的航行,從秘魯錢凱港出發的“新上海”輪順利抵達上海洋山港,這是錢凱港開港后首個“錢凱—上海”正式航次。習近平主席在開港儀式致辭中說:“‘從錢凱到上海’,我們正在見証的,不僅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秘魯的生根開花,也是一條新時代亞拉陸海新通道的誕生。”
十多年來,一條條“幸福路”、一座座“繁榮港”、一架架“連心橋”,從孔子學院到魯班工坊,一個個“高大上”的基建工程和一批批“小而美”的民生項目在共建國家落地。文化年、藝術節、博覽會、展覽會,“絲路一家親”行動、“一帶一路·光明行”蒙古國行動復明手術活動等人文交流項目,不斷深化的民間組織、智庫、媒體、青年交流,奏響了新時代的絲路樂章。
中歐班列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運輸服務網絡基本覆蓋歐洲全境。“絲路海運”航線已通達全球46個國家的145個港口,300多家國內外機構加入“絲路海運”聯盟。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
開創共建“一帶一路”更加光明的未來
雲程發軔,奮楫篤行。
2024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周年,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蓬勃十年,站在下一個金色十年的起點上,如何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惠及全球?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了前進方向。
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判斷,並指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必須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有效克服地緣沖突影響,正確處理增強共建國家獲得感和堅持於我有利的關系,切實保障我國海外利益安全。
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如何不斷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贏發展新空間?在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指引,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堅持“四個相結合”,即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結合、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科學布局和動態優化相結合、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相結合,並再次強調了“三個統籌”:統籌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准“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統籌鞏固傳統領域合作和穩步拓展新興領域合作。
“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勇於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我們要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勇於擔當作為,開創共建‘一帶一路’更加光明的未來。”
(來源:《旗幟》2025年第1期﹔作者系中國發展改革報記者)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