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在於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水平具體反映為經濟質量和經濟總量兩個方面。隻有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才能更好更快地積累物質財富,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024年12月20日,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開幕, 大會以“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
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經濟發展是質量與總量的有機統一,質量和總量彼此交融、相互促進,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統一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1979年至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9%,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佔比大幅提升。經濟發展有主要依靠做大總量帶動,也有主要依靠提升質量帶動,前者主要依靠資本、勞動、土地等有形要素的投入,后者主要依靠創新驅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素驅動的經濟發展由於資源、環境的約束,不可能長期維持經濟增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當前,發展結構與發展質量問題進一步凸顯。我們不僅要通過提升質量來做大總量,還要通過做大總量為提升質量提供基礎和保障,形成質量與總量共同發展的合力,確保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
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全面、綜合的發展,必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衡量、推動。統籌提升質量與做大總量是一項關乎全局的系統工程,需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多層面平衡、多要素統籌、多領域協調,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加大創新發展力度。當前,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產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搖籃”。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形成並帶來發展的強大新動能,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世界領先。同時,許多前沿技術廣泛滲透到紡織、服裝、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並與之深度融合,轉型升級成效顯著。要持續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加強基礎研究投入,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
堅持協調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相繼實施,2013年至2023年東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6.5%、6.9%、7.1%,中西部高於東部。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城鄉融合不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比不斷改善,202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縮小至2.39。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加快綠色發展轉型。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12年至2023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超過26%和35%,為全球能源轉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要繼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同時通過制度創新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使綠色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源。
提高開放發展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我國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對外投資第三大國。總量發展的同時更有質量優化,我國出口商品附加值不斷提高,吸引外資結構不斷優化,不少企業躋身世界一流企業,以及我國積極推動高標准自貿和投資協定談判等,反映了對外開放的質量不斷提升。
推動共享發展成果。堅持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就業形勢長期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連續11年保持在1300萬人﹔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要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城鄉居民能夠更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2024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及時推出一批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要把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促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落實落細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主要任務是完善有利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改革的牽引作用體現在以質的提升帶動量的發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依靠經濟體制改革,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鞏固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以質促量,使經濟發展具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內生動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要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發揮穩增長政策托底作用。改革著重於經濟的長期發展,而經濟的短期波動在所難免。穩增長政策要以總量的穩定增長助力改革,使經濟達到潛在增長速度,維護好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和潛力大的優勢。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採取穩外貿、穩外資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確保經濟增速穩定,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營造有利環境。
(來源:《旗幟》2025年第1期﹔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