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1期

筑牢文化根基 鑄就文藝高峰

李屹
來源:旗幟網2025年03月07日09:39
文字縮放: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推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辭約義豐,更加清晰擘畫了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任務、方針原則和實踐路徑,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最新篇章,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文藝文聯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指明了前進方向。

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作為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矢志不渝地不懈探索文化發展道路,推進文化建設實踐。一百多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創造了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人類發展奇跡,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同時,精神上也更加充盈,這一切都源於黨的堅強領導。我們黨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鞏固了文化主體性,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雜技劇《天山雪》劇照。

雜技劇《天山雪》劇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規律性認識,賦予其新的定位和內涵,大大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結合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刻內涵、根本要求和理論遵循,既是對新時代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凝練概括,也揭示了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必將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展現新氣象、鑄就新輝煌。

文聯組織是貫徹落實黨的文藝理論方針政策的重要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在新的起點上不斷開創文化文藝改革發展新局面,要求我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鮮明特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文聯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各級文聯組織要更加自覺地肩負起團結凝聚廣大文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繁榮創作、服務人民的重要職責,始終沿著黨領導的文藝發展道路,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向同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文藝的豐富形式和獨特優勢,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人民力量、引領社會風尚,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著眼於人、落腳於人,構筑中華文化新高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堅持文化建設著眼於人、落腳於人”,“著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明確提出了“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的目標任務。文化事業是養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業,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隻有始終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文藝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文藝作品才能具備深沉雋永的魅力。

在漫長的中華文明演進歷史中,巍然矗立著一座座奪目的文化高峰,留下了無數不朽的文藝作品。那些表征時代的經典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近來的創作實踐也有力証明,無論是廣受觀眾贊譽的《山海情》《人世間》《我的阿勒泰》《山花爛漫時》等優秀影視劇,還是榮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曲劇《魯鎮》、雜技劇《天山雪》、歌曲《天山放歌》《今朝》等舞台藝術佳作,從來都不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說教,而是能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新征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是一個能夠產生也應當產生文藝高峰的偉大時代。這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以充沛的激情、審美的方式、感人的形象,努力構筑起無愧於億萬兒女創造歷史偉業的時代精神高峰、展現人民群眾奮斗姿態的人民文藝高峰、彰顯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氣質的民族文化高峰。

以人民為中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也是貫穿新時代文聯工作的一條鮮明主線。近年來,中國文聯注重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深度貫通“做人的工作”和“推動文藝創作”,不斷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志願服務、文藝創作扶持、教育培訓等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有力發揮了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獨特作用。“做人的工作”核心在“人”,最終也要靠“人”來做。一方面,文聯組織將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持續擴大優質文藝資源和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注重和抓實在理論武裝、創作方向、價值追求、職業品行等方面對文藝工作者的培訓引導,遵循文藝人才成長規律,識才、重才、愛才,努力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銳意創新、德藝雙馨的高水平文藝人才隊伍,匯聚繼往開來、開創新程的蓬勃力量。

高揚中華文化主體性,推動文藝傳承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凝結著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文化基因和文明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關系,創造性提出並闡述“兩個結合”重大命題,不僅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也為我們繁榮發展新時代文藝開創了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廣闊空間,提供了思想指引。

文藝創新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重要源泉。隻有立足這一深厚土壤,文藝創作才能積蓄自信底氣,文藝創新才能獲得充足滋養。近年來的許多作品,比如電影《長安三萬裡》、《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動畫《中國奇譚》,電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中國書法大會》,舞劇《五星出東方》、《醒·獅》,游戲《黑神話:悟空》等,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和當代傳播提供了良好示范。“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今天的文藝需要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同時,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對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使其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方針,也是繁榮文藝事業的重要路徑。近年來,中國文聯圍繞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藝術呈現等主題,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實施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工程、“一帶一路”民間文化探源工程,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聽大會、“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等,增強了傳統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在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基礎上,文聯組織將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正確把握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做到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努力貫通歷史與現實的文脈,推進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實現傳統文化與時代聲音共振、藝術發展與社會進步同頻,開辟更加宏闊的文藝創新空間。

堅持以藝通心,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吸引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理應具備與新時代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與文化影響力。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通過文化文明的力量加強交流互鑒,不僅有助於塑造國家形象、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在世界文化激蕩、國際局勢變亂交織的當下更為彌足珍貴。

以文化人,更能凝聚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文藝對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有著無可替代的功能。世界現存的無數經典文藝作品無不直觀生動地展現各種文明的藝術之美和文化之力,是人類審美經驗表達的重要載體。中國文聯作為文藝界的專業性群團組織,在服務黨和國家外交總體戰略和布局、開展對外民間文化交流方面,承擔著獨特而重要的使命。近年來,中國文聯持續舉辦今日中國藝術周、國際民間藝術節等各類國際展覽展演活動,深度參與國際劇協、國際音樂理事會、國際魔術聯盟等國際文藝組織事務,持續擴大中國文藝影響力和輻射面,為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文明互學互鑒發揮了積極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文聯組織將加強各方面各層次文化藝術對話與合作,團結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秉持開放包容,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讓國際社會感知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秘訣,感受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更加主動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文藝力量。

(來源:《旗幟》2025年第1期﹔作者系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 編輯:孫麗   送簽:孫麗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