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4期

加快譜寫交通強國建設長江航運新篇章

劉亮
來源:旗幟網2025年05月22日15:07
文字縮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長江考察,先后4次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把脈長江經濟帶發展﹔對交通運輸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為在新時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長江航務管理局(以下簡稱長航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交通運輸部工作部署,加快譜寫交通強國建設長江航運新篇章。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塑造平安長江新局面

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長航局始終把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安全發展。

從“源”管控重大安全風險。緊盯重點領域,深入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系統制定風險防控指南,分類實施防控措施,長江航運安全生產重大風險逐步實現系統性動態管控。從“嚴”夯實航運安全基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轄區涉漁、涉砂“三無”船舶以及內河涉海運輸船舶實現動態清零。推動老舊船舶報廢更新,第一批2618艘拆解計劃已完成88.4%,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從“全”增強監管與應急能力。打造“長江天眼”,實現安全通信、船舶交管、視頻監控基本覆蓋重點水域。協調沿江省市建立健全水上搜救機制,運行南京、武漢、萬州水上應急救助基地,持續完善水上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安全形勢穩中趨好。

抓實長江大保護工作,繪就綠色低碳新底色

生態是發展的底色,發展是生態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大保護,2024年11月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長航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轉型之路,著力打造內河水運綠色發展示范區。

推行污染“零排放”。推動江蘇、安徽、重慶等省市出台船舶污染防治條例,長江經濟帶船舶污染物接收實現全過程電子聯單管理,常年航行於長江干線的3.8萬艘船舶基本實現“零排放”。踐行生態“大保護”。實施長江非法碼頭專項治理,干線1361座和支流1159座非法碼頭整治全部完成。配合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取得良好成績。開創性實施綠色航道技術,生態固灘面積超300萬平方米。加快綠色“深轉型”。加快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發展,長江水系共投用新能源船舶300余艘。長江經濟帶累計完成1.8萬艘船舶受電設施改造,沿江主要港口岸電設施基本全覆蓋。建成20處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13座洗艙站。運行岸電、洗艙站、新能源船舶等監控與服務平台。長江航運綠色發展實現轉折性變化。

純電動游輪通過長江中游宜昌城區。

打造全流域黃金水道,構建協同融通新格局

航道暢則水運興,水運興則經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長航局堅持干線牽引、干支聯動,建設全流域黃金水道,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為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構筑水運堅實的四梁八柱。

打通干線“大動脈”。實施南京以下12.5米、武漢至安慶6米、荊江河段4.5米航道整治等工程,建成一條“聯通川渝湘、暢行鄂贛皖、通達江浙滬”的水上高速路,2024年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40億噸,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充分發揮了主動脈作用。暢通支流“微循環”。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和嘉陵江、漢江、贛江等支流高等級航道加快擴能升級,基本實現千噸級船舶直達長江,長江水系14省市Ⅲ級及以上航道達到10892公裡,高等級航道規劃達標率56.5%。電子航道“一張圖”向支流拓展延伸,覆蓋裡程達5586公裡。促進鐵水“深融合”。長江干線16個主要港口、34個港口作業區已實現鐵路進港,多式聯運快速發展,“十四五”以來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幅達50%以上,黃金水道在綜合交通領域的主骨架作用日益增強。

聚焦交通強國作示范,打造內河樣板新方案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長航局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具體實踐上來,系統施策、一體推進,著力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

錨定重點先行先試。圍繞安全監管、北斗應用、智慧航道等方面先期實施六項交通強國試點,研究形成全套技術規范與理論體系,打造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平台,開發船載智能終端新設備,探索應用樞紐管理新工藝等,在行業管理與服務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長江方案”。引領行業推廣應用。交通強國試點逐步向水系推廣,2024年長江經濟帶船舶靠港使用岸電1.9億度,連續兩年同比增幅超50%﹔長江數字航道應用實踐案例入選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十大典型案例﹔樞紐運管維成套技術已推廣至西江、金沙江、烏江、漢江等。聚焦前沿增點擴面。突出前瞻性、戰略性需求導向,加快實施智慧長江、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應用、長江口韌性航道建設等3項新增試點,聚力推動航運發展更智慧、更清潔、更韌性。

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開啟智慧長江新征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長航局堅持高質量發展總體思路,推進智慧長江建設,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信用管理體系促進全行業共治。打造面向全行業的“信用長江”體系,接入主體45萬個,獲第六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信用案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逐步形成。以智能管理平台推進全過程管控。構建集精准感知、智能分析、監測預警、遠程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應用系統,在三峽、武漢、南京等區段建成數字孿生試點,初步實現“一圖看長江、一屏管航運”。以綜合保障平台構筑全方位支撐。統籌信息資源,打造長江航運數據中心,上線運行“江小曉”智能語音客服。與中國移動合力建設“長江新鏈”,基本實現5G網絡在長江干線全覆蓋。以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全鏈條服務。“長江e+”公共服務平台整合84項服務功能,為行業提供統一集中的公共服務,日均點擊量超30萬次。長江航運逐步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來源:《旗幟》2025年第4期﹔作者系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

( 編輯:劉瓊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