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部署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戰略舉措,將其置於“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之首,充分彰顯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領會新時代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意義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優化分配格局、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打破平均主義為突破口,逐步完善分配制度,極大調動社會積極性,有力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為促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踏上新征程,需進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激發市場活力以持續提高人民收入﹔又防止兩極分化、維護公平正義,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化分配結構,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於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當前,我國正處於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增長轉換的關鍵期。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差距越大消費傾向越低。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加快完善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分配制度,在需求端大力提振消費、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在供給端提升人力資本、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出與人口規模匹配的物質基礎。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制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上升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站在新起點,必須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加強分配制度改革與其他改革的整體謀劃、協同推進,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2025年3月27日,在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片區北斗鎮燈杆村,果農們忙著採摘、搬運、分揀、裝車柑橘。近年來,北斗鎮通過集中流轉土地規模化、標准化發展柑橘產業,柑橘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統籌把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幾個辯証關系
統籌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關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三種分配方式既緊密聯系,又遵循不同原則。初次分配是基礎,按照生產要素貢獻大小進行分配,市場起主導作用﹔再分配是保障,在初次分配基礎上對部分國民收入重新分配,政府起主導作用﹔第三次分配是補充,社會力量自願通過慈善捐贈、志願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
統籌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體的關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過程,14億多人民就像一支整體前進的隊伍。對高收入群體要尊重權利、激勵作為,推動其履行法定義務﹔對中等收入群體要擴大規模,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對低收入群體要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統籌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分配制度改革影響效率與公平目標的權衡,關系國家與企業、個人利益分配。要充分認識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以發展新動能帶動居民增收致富﹔要促進規則、機會公平,打破階層固化藩籬,更好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統籌當前與長遠的關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分配制度改革既要有條不紊抓好當下具備條件的改革舉措落地,著力改善居民預期﹔又要積極識變求變,謀劃推動長遠機制建設。要避免落入“福利主義”陷阱,將收入提高建立在勞動生產率提高基礎上,將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基礎上,循序漸進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完善激發市場活力的初次分配制度。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提高勞動報酬比重,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提高居民收入比重,通過就業規模擴大和質量提高增加收入。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參與分配機制。
強化政府調節引導作用,完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政策體系。完善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再分配調節機制,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促進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互促進。完善稅收調節機制,健全直接稅體系,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抓住重點精准施策,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支持重點群體增收減負,推動更多人邁入中等收入行列,構建橄欖型分配格局。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使高校畢業生學有專長、學有所用。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改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營商環境,促進穩定經營增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技能培訓,讓農民工安心進城。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
守牢公平公正底線,有力規范分配秩序。構建良好的分配秩序、形成正確的激勵導向,弘揚勤勞致富、艱苦奮斗精神,激勵通過自身努力創造美好生活。保護合法收入,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調節過高收入,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深化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合理確定並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各級負責人薪酬、津貼補貼等。取締非法收入,規范財富積累機制,堅決遏制權錢交易,堅決打擊內幕交易等行為。
(來源:《旗幟》2025年第4期)
( 編輯:劉瓊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