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6期

從紅色家風中汲取智慧力量

徐嘉
來源:旗幟網2025年07月23日16:29
文字縮放: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風能夠引領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風不僅殃及子孫,也會敗壞社會風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傳承紅色家風,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智慧力量,是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培育家庭文明新風尚的應有之義。

汲取紅色家風中的信仰力量

堅定信仰,是紅色家風的根本。家風作為維系家庭的精神紐帶,首先是一種價值觀,其根本在於信仰。有信仰的家風才有力量,才能持續地傳承。老一輩革命家在言傳身教、培育家風時,始終把家風建設與實現人類徹底解放的崇高目標緊密聯系起來,使家風擁有了信仰的力量。

習近平同志在給父親習仲勛同志的信中說,“希望從父親這裡繼承和吸取的寶貴與高尚品質很多”,尤其是“對信仰的執著追求”,“無論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還是極左路線時期﹔無論是受人誣陷,還是身處逆境,您的心中始終有一盞明亮的燈,永遠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習仲勛同志的堅定信仰,如春風化雨,為家人提供了潤物無聲的滋養。朱德同志“最偉大的品質是他對革命事業的耿耿忠心”。20世紀70年代,有關部隊考慮到朱德同志唯一的兒子離世,便將他的孫子朱全華從青島調到北京,必要時可以在身邊照顧。朱德同志知道后,對孫子說:“我不要孝子賢孫,要的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哪裡來的,還應該回哪裡去!”簡短的一番話,體現了他為革命奉獻終身的責任感以及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羅榮桓同志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彌留之際,他仍在叮囑子女:“我沒有遺產留給你們,但是你們一定要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干革命。”

“永遠干革命”,這就是老一輩革命家的信仰與傳承。對於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共產黨員來說,家風不僅是私事,更與黨風、政風、社風緊密相連。老一輩革命家所培育的紅色家風,不是一家之私事,也不是為了延續家族榮華富貴,而是始終與建設一個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類新社會的崇高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啟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紅色家風中的信仰力量,通過培育、傳承優良的紅色家風來堅定忠誠擔當的理想信念,踏踏實實做好當前的工作,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貢獻力量。

2023年6月19日,延安時期窯洞亮相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

汲取紅色家風中的愛國情懷

熱愛祖國,是紅色家風的內核。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正家,而天下定矣”等名句,深刻闡述家國相依的辯証關系,強調“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老一輩革命家大多親眼看見過中華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很早便立下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誓言,並將其植入家庭每名成員的心靈深處。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毛澤東同志一生憂國憂民,歷史使命感促使他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為人民求解放的斗爭洪流中。他在教育子女時,總是不忘告誡他們“為人民服務”。1946年,他叮囑留學蘇聯的次子毛岸青:“希望你在那裡繼續學習,將來學成回國,好為人民服務。”他讓長子毛岸英去農村的“勞動大學”艱苦鍛煉,用一身泥土、雙手老繭作為“畢業証”。后來,他還支持毛岸英主動請纓入朝參戰。劉少奇同志的女兒劉愛琴幼時失聯,后被黨組織找回。為此,他教育女兒:“你是黨用幾百塊大洋換回來的,是人民用血汗贖回來的,等你長大了,也要為千千萬萬的受苦人辦事。”1939年,劉愛琴赴蘇聯留學,劉少奇同志又叮囑:“你到蘇聯學習,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學到更多的本領,同時要把身體搞好,回來建設我們的國家。”任弼時同志勉勵孩子:“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負人民對你們的希望,將來一定要為人民做事。”烏蘭夫同志也經常教育子女,要多為國家和民族作貢獻:“要講奉獻,沒有奉獻就沒有愛,奉獻就是愛呀!”

老一輩革命家的紅色家風,就是不僅自己為黨為國為民盡職盡責,還把家風建設與報國為民的崇高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甘願拋頭顱、洒熱血﹔在和平建設年代,他們把家庭的“小愛”上升到為了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大愛”。這啟示我們,處理好“小家”與“大家”的關系,以國家民族利益、人民群眾安危為重,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家風建設中實現“家國同構”的要義。

2025年3月15日,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中華好家風”主題展廳,小學生志願講解員向觀眾講解“清風傳家”故事。

汲取紅色家風中的清廉風范

清廉簡朴,是紅色家風的底色。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靠清正廉潔、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斷成就偉業﹔新中國成立后,老一輩革命家堅持以儉修身、清廉自守,以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后人樹立良好的榜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老一輩革命家的紅色家風,普遍都強調崇尚節儉,過朴素的生活,多與他人比修養、比勤儉,少與他人比闊氣、比享受,切不能沾染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

1936年夏天,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親眼見証了毛澤東、賀子珍夫婦的儉朴生活。他在《西行漫記》中記錄,毛澤東夫婦的住處“非常原始”,“在兩間窯洞裡,四處簡陋,空無所有,隻挂了一些地圖”,“主要奢侈品是一頂蚊帳,除此之外,毛澤東的生活和紅軍一般戰士沒有什麼兩樣”,他所有的私人物品不過“是一卷鋪蓋、幾件隨身衣物——包括兩套布制服”。張聞天同志的夫人劉英也回憶道:“1935年底在陝北,革命有了‘家’,我和聞天也成了家,那時沒有舉行什麼儀式,也沒有請客,情投意合,環境許可,兩個行李卷合在一起就是了。”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要求子女“吃苦、求知、進步、向上”,周恩來同志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給他們訂立了“十條家規”,劉少奇同志立下“慈嚴相濟、自立自強、公正為民、忠誠擔當、清廉剛正、以身作則”的家訓,朱德同志定下“立德樹人,勤儉持家”的家風。生活中,陳雲同志告誡家人“浪費和貪污一樣都是犯罪”,家中每頓都是粗茶淡飯,厲行節約用水,兩套中山裝縫縫補補穿了30多年,自行車騎得快散架了才換。受他的影響,直到今天,他的子女家中還貼著“請節約用水”的字條。彭德懷同志提煉了“第一,自己不貪﹔第二,別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臉皮、熟人擋回去”的“保公三訣”,劉伯承同志告訴子女“廉隅的品行,要靠平時儉朴的生活養成”,陳毅同志寫出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以此告誡家人、警醒后人。

“公生明,廉生威”。老一輩革命家用清清白白的從政經歷和清廉剛正的朴實家風,生動地詮釋了中華民族艱苦朴素、勤儉克己的傳統美德,也深刻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作風和廉潔奉公的本色。這啟示我們,“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淨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

汲取紅色家風中的自律精神

自律守紀,是紅色家風的基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老一輩革命家作為各自家庭的家長,不僅始終以身作則、嚴守黨紀,體現出超乎常人的黨性修養,還嚴格地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家人嚴守規矩、反對特權,不能搞特殊,不允許以他們的名義、地位、權勢去為自己謀私利從而成為“特殊人物”。

新中國成立后,親友來到北京時,毛澤東同志都恪守交往的三條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他公私分明,勸說楊開智:“湖南省委派你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事,不要使政府為難。”1964年核試驗之前,周恩來同志要求每位工作人員搞好保密工作。雖然妻子鄧穎超同志是老黨員、中央委員,但他對妻子仍然是該講的則講,不該講的則隻字未提。鄧穎超同志發現周恩來同志特別忙碌,只是叮囑他注意身體,不該問的絕不多問。直到報紙上公布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她才知道丈夫為什麼忙。鄧小平同志的長女鄧林回憶:“父親對子女很民主,但不是放任。父親對我們的要求是國家的法律不能侵犯,我們家的孩子要守法,要謹慎,名不要出太大,要夾著尾巴做人,不能干出格的事。”習仲勛同志一生嚴謹治家、公正無私,在子女教育上不允許家人搞任何特權。他對子女們說:“我沒給你們留下什麼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

“戀親,但不為親徇私”。老一輩革命家恪守共產黨的基本准則,將紀律觀念、反特權思想融入家風家教之中,為今天涵養優良家風家教樹立了榜樣。黨員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風的重要表現,是黨風政風好壞的風向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允許他們擅權干政、謀取私利,不得縱容他們影響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預正常工作運行,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這啟示我們,作為黨員干部,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敬畏黨紀國法,構筑起思想防線,管好自己和身邊人,過好親情關。

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歷史中淬煉形成的紅色家風,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家風的時代表達,而且凝聚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修身齊家過程中體現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廉潔自律等方面的行為舉止、精神風貌和政治品格。在新時代,紅色家風依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源泉,顯示出強大的感染力與影響力。我們要自覺傳承紅色家風,在干事創業中注入更多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來源:《旗幟》2025年第6期﹔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 編輯:劉瓊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