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6期

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
來源:旗幟網2025年07月28日11:23
文字縮放:

近日,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旨在通過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優化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創新動能。

以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為支撐,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協同

當前,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要進一步全面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優化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布局和創新力量組織,提升農業科技的系統化組織水平和體系化攻關能力。

明確功能定位。分類明晰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功能定位,強化核心使命,聚焦主責主業。崖州灣國家實驗室重點聚焦重大戰略急需,加強前沿技術創新。中央級科研機構重點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主攻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農業重大科技問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強化為農服務使命,重點是加強新農科建設,加強農業生物育種、人工智能等急需學科專業布局,開展有組織的前沿基礎研究。農業科技領軍企業重點結合生產實踐和自身發展需要,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強化協同創新。橫向上,堅決打破行業壁壘、門戶之見,加強農業、科技、教育、工業和信息化、財政、水利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協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統籌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優勢創新力量,開展有組織、體系化、任務型的科研攻關。縱向上,推動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與地方科研推廣機構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建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強化國家級與省級體系銜接互動。

深化院所改革。以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結合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試點探索企業化管理等更靈活的制度。落實科研人員離崗創辦企業、兼職創新等舉措,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鼓勵運用股權激勵、賦權入股等多種方式實施收益分享。

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

以農業科技重大項目實施為引領,優化科技創新組織模式

我國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亟須突出應用導向,聚焦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優化重大科技任務布局。統籌部署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創新、重大新品種創制、試驗示范應用。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攻克瓶頸制約。組織實施好農業生物育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培育重大突破性品種。系統謀劃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著力解決農業重大科技問題。

面向產業實際征集需求。加強戰略研究與技術預測,注重前瞻性引領性布局。健全科技需求來源機制,完善面向產業征集科技需求的選題方式,注重行業、企業、地方等聯合“出題”,聚焦重點領域攻關重大科技命題。

面向應用場景創新研究。突出應用場景驅動、上中下游聯接、多學科融合,探索運用揭榜挂帥、賽馬制、部省聯動等組織模式,試點推行長周期科技項目,支持非共識項目研究,推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集成應用創新。

面向用戶反饋評價驗收。完善適合農業特點的科技項目分類評價機制。改變傳統科技成果評價導向,針對技術研發類項目,突出推廣應用實效、市場佔有率等產業評價標准,引入品種審定、農機鑒定等第三方機構全程參與項目實施,及時糾正偏差。

以培育壯大農業科技領軍企業為關鍵,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科技領軍企業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要牢固樹立抓科技必須抓企業的理念,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培育一批龍頭型、高速成長型和潛力型農業科技企業。

建立農業科技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構建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庫,建立企業創新能力動態監測機制,“一企一策”閉環式推進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推行后補助、政府採購合作創新等支持機制,推進企業設立研發准備金。

支持企業承擔農業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企業參與農業科技創新決策、農業主推技術評選,提高企業參與涉農科研項目比重。產業應用導向明確的項目原則上由企業牽頭,大幅提升企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的比例。

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盟、創新聯合體。促進農業科技企業集聚,高質量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支持企業建設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促進企業、科研院校技術研發、中試驗証等平台雙向開放。建強農業企業人才隊伍,選派科技人員到農業企業任科技副總。鼓勵社會資本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農業科技創投基金,組織農業科技金融高端對話和農業科技創投大賽,推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以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為導向,完善農業科技創新生態

農業科技具有長周期性、不可間斷性、生物多樣性、生態區域性等特征。要遵循農業科技創新規律,適應科技競爭新要求,加快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

加大符合農業科技特點的創新投入。完善農業科技投入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完善穩定支持和競爭性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完善科研項目績效管理制度,壓實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責任和項目負責人直接責任。

創造有利於激發活力的創新環境。強化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弘揚科學家精神,宣傳農業科學家先進典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服務,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專員派駐機制。推廣創新積分制,加大農業科技領域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政策支持力度。

加強農業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從建章立制、監督問效、風險防控等方面協同發力,筑牢“防火牆”,加快構建覆蓋全面、分工協作、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農業科技監督體系。堅決整治“圈子”“圍會”現象,嚴厲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來源:《旗幟》2025年第6期)

( 編輯:劉瓊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