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6期

以改革為動力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劉煥鑫
來源:旗幟網2025年07月31日16:31
文字縮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對進一步深化糧食領域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務,對持續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糧食領域改革任務落地落實,堅決扛穩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2025年4月18日,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樂平鋪鎮大尉庄村高標准農田裡,技術人員操作植保無人機進行小麥“一噴三防”作業。

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准確把握糧食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

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推進糧食領域改革,必須緊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主線,把准方向、錨定目標,立足實際、守正創新,破立並舉、先立后破,有序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

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糧價是百價之基。穩住大國糧倉、穩了物價、穩了市場、穩了預期,方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和回旋余地。近年來,雖然全球糧食貿易不確定性增加、國際糧價波動幅度較大,但我國糧食市場保持總體平穩。全會提出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這是做好糧食保供穩價工作的重要原則。要以此為目標,加強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和分析研判,進一步強化糧食收儲調控。糧價一頭連著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對這兩個方面要統籌考慮,進一步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堅持分品種施策,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堅決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必須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這方面,既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也要加強政府支持保護。全會提出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產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在現有的縱向利益補償基礎上,形成縱橫結合的糧食生產利益補償體系﹔有利於激勵農民種糧,推動構建“飯碗一起端”的責任體系。要著眼保障糧食安全全鏈條謀劃和推動,積極發揮流通環節作用,豐富利益補償形式。支持產糧大縣發展糧食產業,深化產銷合作,延伸產業鏈條,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讓種糧農民有錢賺、不吃虧。

建立糧食購銷和儲備監管新模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做好糧食市場和流通的文章,搞好糧食儲備調節,確保糧食市場供應不出問題。近年來,我國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取得積極成效,糧食應急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糧食監管和儲備管理不斷加強,但在監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全會提出統籌推進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監管新模式,這是做好糧食市場調控工作的實踐要求。要持續深化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增強市場活力﹔同時,加強宏觀調控,完善糧食儲備體系,更好發揮政策性收儲作用,推動市場穩定運行。優化糧食購銷和儲備監管模式,創新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效能,為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增產與減損並行,既要重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也要重視各領域、各環節的節約減損。全會提出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這是常態化推進節糧減損的科學路徑。要強化節約就是增產的意識,堅持以法治為基礎、以健康消費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推動形成全社會參與、全領域覆蓋、全鏈條管理的節約減損長效機制,共同耕好糧食節約減損這塊“無形糧田”。常態化開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公益宣傳,促進形成愛糧節糧、崇尚節約的良好社會風尚,讓節約糧食成為永不過時的社會美德。

2024年9月22日,在河北省邯鄲市磁縣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上,農民展示收獲的谷子。

深刻認識糧食領域改革面臨的形勢,切實增強抓改革促發展的信心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確立“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推動糧食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基礎支撐更加有力,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我國糧食儲備實力顯著增強。目前,已經構建形成了中央、地方兩級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儲備體系。各類企業糧食庫存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庫存消費比遠高於17%—18%的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保障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糧食宏觀調控體系有效建立。針對近幾年全球糧價大幅震蕩波動的新情況新挑戰,統籌抓好各項市場調控政策實施,組織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年均收購糧食8000億斤以上,推動國內糧食市場保持供應較為充足、價格總體平穩的態勢。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不斷健全。一批糧食應急儲運、加工企業和應急配送中心、供應網點建成運行。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近7000家,糧油應急日加工能力超過170萬噸,日加工量可滿足全國人民兩天的需要。糧食政策制度體系日益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法頒布實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修訂完善,相關地方性法規陸續出台,保障糧食安全的法治手段更加有力。各方面堅決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認真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中央和地方共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格局更加穩固。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仍然面臨一些壓力和挑戰,糧食供需緊平衡的態勢沒有改變,品種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國際糧食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必須不斷增強憂患意識,立足世情國情糧情,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糧食領域高質量發展動力,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持續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糧食領域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持續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行動指南。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將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改革任務落實,持續推動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堅持黨對糧食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糧食工作的全面領導,是確保改革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証。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糧食安全高度重視、念茲在茲,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糧食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自覺從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確保糧食工作貫徹黨中央精神、符合黨中央意圖,確保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充分發揮體制機制改革牽引作用。統籌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是進一步深化糧食購銷和儲備領域改革的明確要求和重點任務,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要圍繞建立監管新模式,突出監管重點,聚焦監管靶向,創新監管方式,加強對國家糧食安全目標落實、糧食儲備政策和宏觀調控政策執行、政策性糧食庫存管理、糧食質量標准執行、糧食流通活動等情況的監管。結合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情況,針對問題多發環節,進一步增強監管精准性。強化信息化監管,注重人防技防結合,多措並舉提升監管效能。

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這些改革任務的落實,需要從市場和政府兩個角度協同發力。圍繞糧食穩價保供,統籌抓好糧食收購和市場調控。精心組織市場化收購,優化市場購銷環境,引導多元主體積極入市,激發市場購銷活力。結合市場運行態勢,抓好政策性收購,分品分類施策,注重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和預調微調,用好政策性糧食庫存,把握好時度效。圍繞保護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利益,推進糧食流通提質增效,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糧食節約減損,把糧食各環節損失浪費降到最低限度。

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改革和法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要強化依法依規管糧管儲意識,貫徹實施糧食安全保障法,持續抓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實施。完善配套法規規章制度,推動糧食方面地方性法規制修訂工作。規范和強化執法行為,嚴肅查處各類涉糧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壓實各地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切實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來源:《旗幟》2025年第6期﹔作者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

( 編輯:劉瓊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