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鐵路是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國鐵企業肩負著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如何在大型國有企業中開展模范機關建設工作?如何實現黨建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如何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發展?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
突出踐行“兩個維護”,建設政治過硬的模范機關
中央有號令、鐵路有行動、機關有落實。
近年來,國鐵集團不折不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鐵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兩個維護”體現在履職盡責、建設模范機關的行動和實效上,先后制定加強和改進機關黨的建設實施方案、建設模范機關工作方案,組織召開深化政治機關建設工作會議,健全完善“第一議題”制度,帶動所屬單位黨組織上下貫通、一體抓好各項任務落實。目前,國鐵集團已經建立完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機制,構建起覆蓋集團、機關部門、所屬單位3個層面的貫徹落實工作鏈條,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鐵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地見效。
聚焦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國鐵集團黨組制定關於加強政治監督的工作意見、集團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清單,機關黨委制定加強機關政治監督的工作方案,開列年度監督任務清單,大力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准化常態化。
“以前從彭水縣開車到重慶主城區要3個小時,現在坐高鐵隻需40分鐘左右,簡直像做夢!”2025年6月27日,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開通運營,誓要“做朋友圈裡第一個體驗者”的宋廷勝如願以償。國鐵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鐵路建設投資產業鏈長、輻射面廣、拉動效應明顯的優勢,高效推進鐵路規劃建設。2024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6億元,同比增長11.3%,投產新線3113公裡,其中高鐵2457公裡。滬渝蓉高鐵武漢至宜昌段、沈陽至白河高鐵、襄陽至荊門高鐵、合肥至新沂高鐵等已順利進入聯調聯試階段,包頭至銀川高鐵包頭至惠農段、崇左至憑祥高鐵、西安至延安高鐵項目正穩步開展靜態驗收,廣州至湛江高鐵、盤州至興義鐵路等加快推進剩余工程,全力沖刺竣工目標。
2025年7月9日,與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同期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上,觀眾參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展台。
突出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建設能力過硬的模范機關
面對全路1400多個站段級黨委和5萬余個黨支部,如何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持之以恆抓學習深化、理解消化、運用轉化,是一個必須破解的難題。
“時代在飛速發展,12306也在一路成長。作為推動鐵路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以一錘接著一錘敲的堅定信念,用過硬的技術本領不斷書寫著交通強國的青春答卷……”2025年5月13日,在“奮斗的青春最美麗”鐵路青年故事分享會上,情景劇《12306,讓旅客出行更美好》展現了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12306青年攻關團隊研發成員奮戰春運的故事。作為開展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奮斗的青春最美麗”鐵路青年故事分享會始終以“小切口”反映“大道理”,持續引導年輕干部在深學、細悟、篤行黨的創新理論上下功夫。
近年來,國鐵集團不斷健全完善經常性學習和領學研學促學競學自學“五學聯動”機制,集中開展“學重要講話、講形勢任務、議職責使命、謀思路舉措”等學習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學用新思想”系列主題黨日、主題宣講、案例征集等活動,推動黨員干部帶著職責學、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學,推動學用緊密結合、成果有效轉化。
貨運部主動對接銀行,合作推出“鐵路運費貸”“信用証結算”“鐵路單証融資”等物流金融服務產品,2024年幫助645家客戶獲得授信融資總額175億元,其中90%以上為小微企業,得到廣大客戶一致好評。牽頭研發大容積內陸箱、糧食頂開門箱等多種新箱型,著力打造多式聯運快車、鐵海快線、高鐵快運等鐵路貨運物流品牌,充分發揮了鐵路大運量、低成本優勢。
突出黨建引領賦能,建設業績過硬的模范機關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與會代表爭相試乘體驗世界首款試驗運行時速450公裡、商業運營時速400公裡的新一代高速動車組——CR450。研究部署“CR450科技創新工程”是國鐵集團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
科技和信息化部堅持把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融入CR450項目,第一時間牽頭組織生產企業、行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成立臨時黨支部,以“五聯”(聯學、聯攻、聯商、聯建、聯創)工作機制保障技術攻關和試驗任務順利完成。
“我們建立和完善了試驗探索與迭代研發相結合的攻關機制,20余萬公裡的線路試驗積累了大量數據,再加上千余項仿真計算、千余項地面試驗,共同支撐CR450動車組設計方案的完成。”科技和信息化部裝備技術處處長李永恆介紹。轉向架既要為動車組提供動力,又要確保制動剎得住、停得穩,是實驗重點攻關項目之一。為研制新型高速轉向架,臨時黨支部推動鐵路、航空、汽車等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裝備制造企業通力合作,抽調黨員尖兵和技術骨干開展聯合攻關,成功研制4種新型高速轉向架並首次開展聯合高速試驗,提出了性能最優的轉向架設計方案。
隧道交會試驗要求兩列高速運行的動車組在隧道中間數米范圍的預設區域內交會,時速達到400公裡以上時,1秒的操作時差就會造成列車交會超過百米的偏差。臨時黨支部落實聯商機制,加強動車組運行安全監測、優化試驗組織、反復協商實驗方案,最終實現了高速運行的列車在隧道內1秒不差地精准交會。2023年,“CR450科技創新攻關臨時黨支部黨建工作品牌”獲評中央和國家機關“學用新思想、建功新征程”創新案例一等獎。
“聯學、聯攻、聯商、聯建恰似四個車輪,聯創更像是固定四個車輪的構架。黨建工作將各個部件高效集成,形成有機整體,使我們的動車組跑得更快、更穩、更持久。”國鐵集團副總工程師,科技和信息化部黨支部書記、主任張大勇介紹。2024年,“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突出打造良好政治生態,建設作風優良的模范機關
作為國鐵集團服務廣大旅客最直接的部門,客運部把為民辦實事作為模范機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清正廉潔政治本色,把優良作風體現在服務人民平安出行的全過程、各環節,不斷改進和提升客運供給和服務質量。
針對旅客鐵路出行的痛點難點問題,客運部組建黨員攻堅團隊開展攻關,創新推出電子客票、電子發票、在線選座、候補購票、互聯網訂餐、站內導航、網絡約車等服務新舉措,優化12306旅客信息通知服務,試點“靜音車廂”,擴大改簽車票辦理范圍,實現旅客出行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同時,全力推進鐵路客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優化公益性“慢火車”開行,打造“鄉村振興列車”品牌,以實際行動傳承“始終聽黨話、永遠跟黨走”的鐵路優良傳統和紅色基因。學生票優惠資質線上核驗案例入選《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整改整治案例選編》。
近年來,國鐵集團聚焦權力運行關鍵點、內部管理薄弱點、崗位履職風險點,嚴查“靠路吃路”等問題,組織開展“微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督促機關部門認真落實“管業務必須管廉政”要求,將廉潔風險防控要求納入業務管理關鍵環節,實行全鏈條監督。加大正處職黨員干部問題線索處置把關力度,推動機關部門內設機構正副職嚴格執行違規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制度,完善處級黨員干部廉潔檔案。制定機關作風評議辦法,構建全面與專項結合、線上與線下同步、基層評議與機關互評並行的評議機制,每年深入基層聽取意見建議,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問題整治。
突出常態長效推進落實,建設協同落責的模范機關
中鐵集裝箱公司黨委圍繞“推動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在深化制度建設、加強境外機構黨建等方面持續發力,為保障中歐班列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點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鐵科院集團公司黨委堅持重大科技攻關任務推進到哪裡,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就發揮到哪裡,在推進雅萬高鐵等重點任務過程中組建臨時黨支部,強化政治領導,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國鐵集團堅持以上率下、上下聯動,分類指導、精准施策,以機關帶系統、促基層,推動責任層層傳遞、壓力層層傳導、任務層層落實。明確集團工作會議與全年黨建工作會議同期召開,示范帶動全路更好發揮黨建引領保障作用,推動黨建“第一責任”和發展“第一要務”有機融合,管黨治黨與治企興企有效貫通。黨組每年召開黨建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每半年與駐國鐵集團紀檢監察組專題會商,建立月(季)度黨建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黨建工作。
直屬機關黨委強化專門責任,創新工作機制、拓展路徑方法,確保建設工作任務有效落實。壓實各級黨組織責任,系統梳理機關部門、直屬單位黨建工作事項清單,開展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達標年行動,確保模范機關建設各項部署要求落實到“神經末梢”。制定印發建設模范機關評先表彰辦法,細化6個方面建設標准。堅持機關部門季度自評、機關黨委半年點評、年度考評制度,確保工作抓得住、有實效。強化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模范機關建設情況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考察領導人員的重要內容,考評結果納入機關部門績效考核。
記者手記
深化模范機關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深化模范機關建設既要做到讓黨中央放心,又要做到讓人民群眾滿意。做好這兩點,需要一套系統的思維方法。國鐵集團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通過健全制度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細化考核評價等方式,將鐵路人的紅色基因、為民服務的行業宗旨融入模范機關建設工作,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為實施國家重大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新貢獻,展示了鐵路人的精神風貌。
(來源:《旗幟》2025年第8期)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