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堅持以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堅持自主創新、評比和展示相結合,持續打造素質優、技藝精、規模大的產業工人隊伍,連續11年油氣產量當量穩居全國第一位,實現了石油工業發展進程中新的裡程碑——年產油氣當量突破6000萬噸,2024年生產油氣當量6666萬噸,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和陸上天然氣樞紐中心。
高位推動,激活企業發展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效。長慶油田聚焦職工創新創效,牢固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全方位完善服務保障機制,構建全流程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為油田發展注入動力。
2025年4月23日,長慶油田第七屆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創效成果展開幕,該項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已連續舉辦七屆。
全周期創新管理。長慶油田工會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出台了《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成果評審獎勵辦法/轉化辦法》《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管理辦法》《長慶工匠評選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形成全盤統籌、上下聯動、協同發力、高效推進的職工創新創效模式。每年開展創新成果轉化調研,了解職工所思、所盼、所難,確保成果轉化有的放矢,堅持圍繞成果轉化搞創新,形成了“立、審、評、展、賽、講、推”運行機制。
全方位服務保障。長慶油田黨委不斷加大對創新工作的扶持力度,形成多層級資金扶持機制。注重“技術塑能”筑牢人才強企根基,落實“成果獎勵”為創新工作起步破壁,挂鉤“技能晉升”實行技能等級破格評定,通過“薪酬激勵”實現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將員工創新成果納入公司“科技進步獎”評審體系,每年獎勵優秀創新成果20項。創新工作從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延伸到操作員工,加速向生產力高效轉化。
全流程成果轉化。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抓住群眾性創新創效工作,從立項源頭統籌布局,強化人力資源、科技發展、物資設備等部門環節參與度。工會組織積極處理好創新與制度、資金、人才、技術等關系,在系統性、全方位調研基礎上,推進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落實,統籌各部門優勢資源加大創新成果轉化扶持力度。同時,工會牽頭建立督導聯系工作機制,堅持公司、廠處、作業區三級聯動,選聘6名產改評價員,加大督導和問題反饋,保障工作方向不偏移、任務落實不走樣。
暢通平台,拓展素質提升新通道
培養和壯大高技能人才是企業改革創新重要引擎。長慶油田著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搭建創新平台,舉辦技能競賽,擴大展示平台,實現由“工”到“匠”的轉化。
暢通技能提升平台。建立以賽促學、以賽代訓、以賽促培的多級技術比武平台,不斷完善基層崗位技能、廠處綜合素質、公司特殊工種、重點業務外培4級平台,建成5大培訓基地、70個實訓場地、450多個班組練兵台,每年培訓職工5.4萬人次,佔職工總數85%。連續24年承辦國家級、省部級、集團公司技能競賽,打造了一支以2.6萬名高級工為主體的高素質職工隊伍,逐步夯實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根基。
暢通創新引領平台。搭建“創新聯盟”線上陣地,對創新工作室進行分層級創建管理,堅持工作有條件、攻關有人才、管理有制度、運行有費用、安全有保障五個原則,抓好項目申請、項目運行、項目考核三個流程,實行公司工會、廠處工會、大隊工會、工作室四級管理。先后培育了兩個國家級、13個省部級、33個公司級、47個廠處級工作室和1個省級創新工作聯盟,構建創新聯盟引領、創新工作室輻射、178個攻關小組推進、5000名創新骨干帶動、近萬名一線職工參與的創新網絡,形成了“人人都有改善能力、事事都有改善余地”的全員創新良好氛圍。
暢通交流展示平台。建立“基層單位每年組織、公司工會兩年一屆、省部級展會主動參與”的三級創新成果展示機制。連續16年舉辦了7屆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成果展,挖掘一線員工創新成果,積極參加全國發明成果展和國際創新創業博覽會等高級別展會,146項成果在各大油田推廣、368項獲得省部級大獎。這些成果在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安全性、降低勞動強度、促進提質增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精准優化,拓寬職業成長新路徑
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合理流動,將人才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第一資源,全面制定人才強企工程實施方案,搭建人才成長新渠道。
優化職工成長制度。在頁岩油、致密氣、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組建高水平創新團隊,實施“領航計劃”賦能工程,推動“啟航新星”培養提質擴面。縱向完善職工9級進階式晉升通道,橫向打通技能、技術、管理三支隊伍身份轉換機制。近年來,近萬人根據優勢“定位”職業發展暢通渠道,培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名,三秦工匠、隴原工匠、塞上工匠、全國技術能手、大國工匠培育對象不斷涌現。
優化職工培育方式。堅持讓產業工人有奔頭、有盼頭、有干頭。打破部門壁壘,聯合人力資源部開展技能專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同評共建活動,為公司級、省部級、國家級工作室撥付扶持資金,深化“白大褂+紅工衣”技術幫帶制度,提升技能人才技術研討水平和層次,引領更多工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優化職工激勵政策。堅持評先選優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從兩級技能專家中推薦勞模先進,近三年從技能人才中推薦重點榮譽200余人,佔各類先進總數65%以上。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推動業績獎金與職業等級相挂鉤。同時,實行高技能人才津貼制度,有效激發產業工人崗位建功熱情,讓高技能人才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主動作為、積極貢獻。
(來源:《旗幟》2025年第5期)
( 編輯:孫麗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