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5期

堅持保護和發展並重 推動麗江古城煥發新光彩

浦虹
來源:旗幟網2025年07月04日09:16
文字縮放:

清晨的麗江古城和玉龍雪山。

清晨的麗江古城和玉龍雪山。

2025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省麗江市,強調要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讓這座美麗的古城煥發新的光彩。近年來,麗江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與利用,積極探索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新方案、新路徑。

創新組織體系,推動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協同聯動

構建綜合保護格局,以組織聯建帶動旅游聯管、城市聯治、活動聯辦和遺產聯護,推動麗江古城保護管理機制不斷優化。

推動組織堡壘在一線筑牢。堅持全域保護管理工作思路,制定《麗江市城市旅游黨建“三城聯動”實施方案》和《麗江市城市旅游黨建“三城聯動”聯盟章程》。由縣(區)挂鉤領導擔任“三城”(大研古城、束河古鎮、白沙古鎮)區域黨建聯盟第一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黨建聯盟黨組織書記,挂聯的市區直單位、轄區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社區黨組織主要負責人擔任委員,健全例會、議事決策、聯席會商等制度,共同研究解決遺產保護、景區建設、旅游市場秩序整治等問題和事項。

推動網格管理在一線實化。全面充實網格力量、完善網格工作機制,強化社區治理,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網格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設立三級網格。大研古城設立景區網格1個、社區網格8個、片區網格28個,按照“多網合一、一格多員、一員多用”的原則,確保每個片區網格配備3名網格員,網格長由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擔任,有效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推動社會力量在一線共治。打造服務陣地,發揮陣地凝聚、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設立古城黨員服務驛站、游客服務中心、游客之家、游客服務崗亭。用活群團組織、女子民兵隊、古城文化名人、商戶、志願者隊伍等力量,廣泛吸納流動黨員、在古城務工外來人員,帶動“老麗江人”與“新麗江人”共同參與景區、社區、遺產區的文明勸導、民情收集、政策宣傳、平安巡查等工作,不斷凝聚古城先鋒力量。推行“對話古城”“天井話民宿”等協商議事制度,共同打造“10分鐘景區應急處理圈”“15分鐘生活圈”,初步實現景區、社區、商戶、居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堅持保護為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保護世界遺產安全、真實和完整,從保護規劃、風貌延續、文化傳承、遺產研究等方面全面加強遺產保護與管理,加快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守護古城文脈,延續歷史風貌。

打造遺產保護品牌。始終把守護文化遺產作為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設立遺產保護領導小組,組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嚴格執行多部門“聯審聯管”工作制度,加強對古城建筑的日常巡查監測和修繕監管。先后制定《雲南省麗江古城保護條例》《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管理規劃》等20多個地方性法規,恢復性修繕具有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傳統民居299戶、院落236個,做法入選雲南省8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

打造文化傳承品牌。結合打造紅軍長征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滇西北革命根據地暨邊縱七支隊紀念館等31個文化院落,豐富文化活動形式。舉辦文化交流座談會、論壇、沙龍等活動,組織群眾學習交流,宣介古城歷史、納西民俗與紅色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2024年,文化院落接待游客182.74萬人次,同比增長26.1%。

打造智慧管理品牌。不斷將先進科技成果運用到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中,著力強化管理、服務、旅游、創新四大體系構建,實施麗江古城智慧消防、智慧環保、綜合指揮管理平台、經營戶管理系統、人流量大數據統計分析平台等項目,促進數字科技與歷史古城保護深度融合。麗江古城“智慧小鎮”被評選為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和2022年文化旅游數字化創新實踐優秀案例,成功創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突出文旅融合,激發麗江古城發展新活力

堅持守正創新,發揮重要文化地標作用,深耕文旅融合發展,培育引領文旅消費熱點,用新產品新業態帶來新流量、創造新消費、實現新效益。2024年,進入麗江古城景區的游客達2217.77萬人次,同比增長16.66%。麗江古城品牌價值對麗江經濟社會貢獻率達63%,成為麗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深度推進以文促旅。實施文化項目建設,積極培育兼顧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業態、新主體、新模式,通過舉辦“和美古城”、民謠音樂廣場、古城跨年夜、納西樂舞大賽等高質量系列文化活動,常態開展傳統活動、民俗文化活動等,實現“天天有活動,月月有亮點”﹔統一開展旅游策劃宣傳促銷,推出“文化遺產游”“紅色文化游”“愛國主義教育游”精品旅游線路﹔創新旅游產品,開發“麗江瓦貓”等系列文創產品﹔著力打造文學、美術、音樂“三張名片”,“和美古城”文化品牌不斷形成,“舍不得的麗江”成為廣大游客心之向往。

動態平衡業態風貌。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制定實施了《麗江古城內經營項目目錄清單》和《麗江古城市場經營項目准入退出管理暫行辦法》,將古城內經營項目劃分為扶持類、倡導類、不鼓勵類、禁止類四類,強化經營項目類別監管,對傳承、弘揚、展示傳統文化特色的店鋪等鼓勵類項目給予大力扶持,有效管控店鋪風貌,持續導入文化業態。目前,古城內共有客棧、餐飲、酒吧、攝影、商品零售等經營戶5214戶。

奏響民族團結強音。依托古城800余年歷史沉澱,保護利用好木府等重要文化地標,創新“一景一故事”講解模式,將“忠義”牌坊、跨民族友誼等20余處文化符號轉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教材﹔大力弘揚邊疆各族群眾的愛國情懷和傳統,打造《木府風雲》等IP,積極開發研學課程,木府年均接待學生5萬人次,構建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矩陣。

(來源:《旗幟》2025年第5期﹔作者系麗江市委書記)

( 編輯:孫麗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