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5期

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

司法部法治調研局
來源:旗幟網2025年07月23日14:21
文字縮放: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有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作出部署安排、明確重點任務。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近年來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採取一系列硬實舉措,持續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

法治社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全民守法深入推進。堅持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普法工作,編寫出版《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問答》等權威輔導讀物,面向新錄用公務員、行政執法人員等開展集中宣傳解讀,常態化舉辦“中國法治實務大講堂”,發揮好各類基層普法陣地作用,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推進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深入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開展紅色法治文化理論專項研究,充分挖掘革命老區紅色法治資源,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各地各部門普遍建立並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促進“關鍵少數”帶頭尊法守法。會同教育部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在中小學普遍設立憲法法律知識課程。在全國累計培育420萬余名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實現村、社區全覆蓋。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目前,全國共有各類法律服務機構70多萬個,廣大法律服務工作者年均辦理各類業務4000多萬件,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持續加強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和監督管理,實施“千名青年律師西部鍛煉”計劃,完善律師行業東中西部對口幫扶機制。2023年起接續開展“公証減証便民”“公証提速增效”“公証規范優質”系列行動,持續優化公証服務。健全司法鑒定准入登記管理等制度,推進司法鑒定規范化建設。加大對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力度,2024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255萬余件,受援人270萬余人,提供法律咨詢2600萬余人次。

依法預防化解矛盾糾紛水平不斷提升。加快推進社會領域立法修法工作,教育醫療、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婚姻登記等方面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民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化解矛盾糾紛作用。2024年,人民調解組織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同比增長7%﹔全國行政復議機構新收行政復議案件同比增長94.7%,復議后90.3%的案件未進入訴訟程序,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不斷彰顯﹔全國仲裁機構受理案件同比增長26%,仲裁公信力和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深刻把握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的原則要求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為什麼要建設法治社會、建設什麼樣的法治社會、如何建設法治社會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深入學習領會、准確理解把握這一科學理論體系的重大意義、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確保法治社會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証。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完善上下協調、部門聯動的制度機制,凝聚全社會力量,確保黨中央關於法治社會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細。

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依法保障人民權益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完善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必須著眼於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法治社會建設的渠道,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價值追求貫穿法治社會建設全過程各方面。

推進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建設法治社會,離不開法治的保障作用、德治的教化作用和自治的強基作用。完善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必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城鄉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層治理,在法治的剛性約束、德治的柔性引導和自治的凝心聚力下,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協同高效、行穩致遠。

2025年1月16日,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公証處 公証員為群眾上門辦理公証事項。

2025年1月16日,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公証處公証員為群眾上門辦理公証事項。

扎實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重點任務

完善社會領域重要立法。積極推進制定修改社會救助法、醫療保障法、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條例、全民健身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社會領域重點立法項目,健全完善社會領域制度規范體系,為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提供堅實制度基礎。推進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注重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道德規范轉化為法律規范。

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公共法律服務行業黨的建設,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行業改革。推進律師法、仲裁法、公証法、司法鑒定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制度體系。加強對中西部法律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扶持,推進城鄉、區域均衡發展。加強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和監督管理,抓實律師隊伍的引導、管理和服務。開展公共法律服務規范提升三年行動,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公証、司法鑒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公信力。

促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統籌推進教育改造、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糾紛化解、法治宣傳五項工作,形成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合力。積極支持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以縣級為重點,通過多種方式派員常駐綜治中心,加強協作聯動。堅持強基固本,持續加強司法所規范化標准化建設。深化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各類調解銜接聯動的調解工作格局,增強調解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切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健全行政復議體制機制,加強個案監督和類案規范,充分發揮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

改進法治宣傳教育。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研究闡釋、教育培訓,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深入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創新方法、整合資源,提升全民普法質效。總結我國法治體系建設的實踐經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傳承紅色法治文化,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積極參與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加強網絡普法宣傳,推動網絡誠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來源:《旗幟》2025年第5期)

( 編輯:孫麗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