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站內搜索:
旗幟網 >> 期刊 >> 《旗幟》雜志 >> 2025年第5期

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

陳培浩
來源:旗幟網2025年07月23日17:06
文字縮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長三角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圖為2024年12月26日, G9508次列車從湖州東站開出,滬蘇湖高鐵正式通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長三角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圖為2024年12月26日,G9508次列車從湖州東站開出,滬蘇湖高鐵正式通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切實抓好《決定》部署的貫徹落實”,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這些重要論述為推動改革部署轉化為改革成效提供了科學指引和重要遵循。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改革的精准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會《決定》作出的部署主要是從大的方面考慮的,很多舉措是戰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落實中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情況復雜多樣、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在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人才結構、生態環境等方面千差萬別,因此推進改革不能“一刀切”,不能一個方案包打天下,不能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既要吃透“上情”,也要摸清“內情”“下情”“外情”,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准自身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而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改革方案,切實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針對性。比如,《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在實踐中,發展什麼產業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既遵循統一要求,又尊重發展的特殊性、差異性、多樣性,防范一哄而上,防范盲目發展導致的同質化競爭問題,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而實現生產力的精准化發展、精進式變革。

樹立系統觀念,增強改革的集成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謀劃和推進改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全局觀念,強化戰略思維、辯証思維,分輕重緩急,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決定》將“堅持系統觀念”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條重要原則。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實落地,必須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整體出發,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改革和黨的建設改革相互配合、無縫銜接、融合聯動。各部門、地域、行業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義,主動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少打小算盤,多打大算盤,自覺站在全局和大局的高度,算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賬、總賬、長遠賬,在“既要、又要、還要”的多目標追求中激發改革“化學反應”。同時,要全面把握各領域改革之間以及各領域改革內部各方面、各環節、各要素之間的深層聯系,深入分析改革各項內容和舉措之間的關聯性,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左右協同,避免出現“合成謬誤”或“分解謬誤”。

發揚斗爭精神,強化改革的攻堅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以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政治勇氣,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改革猶如滾石上山,越向深水區推進,觸及的利益矛盾越復雜尖銳,動奶酪遇到的干擾越多、阻力越大。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涉及問題之多、領域之廣、矛盾之深前所未有。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個別國家筑起“小院高牆”、鼓動“脫鉤斷鏈”,對中國進行各種打壓遏制、圍追堵截,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在這樣的形勢下,領導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自覺增強改革攻堅克難的信心與決心,以“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的堅定與擔當,勇挑最重的擔子,啃下最難啃的骨頭。

鼓勵開拓創新,激發改革的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新領域新實踐遇到的新問題,要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鼓勵開拓創新,不斷創造和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守正,側重的是方向、原則、精神﹔創新,突出的是理念、方法、機制。各地各部門要靈活運用創新思維,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創造性地抓好改革任務落實,確保黨中央明確的改革原則不動搖、改革方向不偏離、改革任務不落空、改革要求不打折,又鼓勵首創性、差異化的創新探索,善於打破思維定式、跳出路徑依賴,根據實踐需要和形勢發展變化提出新的改革舉措,在落實中進一步探索、在探索中創造性落實。另一方面,要鼓勵先行先試,對已經確定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沒有實踐經驗的改革,支持地方基層解放思想、試點探索,取得經驗、看准了再推開,對那些已被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及時總結經驗、復制推廣、鞏固提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圖為2024年12月5日, 在第六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航空產業( 低空經濟) 館展出的全球首款噸級超級 混動貨運無人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圖為2024年12月5日,在第六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航空產業(低空經濟)館展出的全球首款噸級超級混動貨運無人機。

強化跟蹤問效,提高改革的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責任明晰、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強化跟蹤問效,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跟蹤問效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所部署改革任務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作為對改革政策實施過程持續監督和評估的機制,跟蹤問效是確保改革改有所進、改有所成的關鍵舉措。要壓實改革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重大改革舉措的任務分工落實機制,逐一厘清牽頭單位、參與單位、責任事項、完成形式、時限要求和責任主體,做到事責對應、各就其位,形成從改革方案設計、改革組織實施,到改革統籌協調、改革推進督辦,再到改革效果評估、改革方案優化全鏈條都有利於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在此基礎上,強化任務督促落實,進一步完善改革督察制度、信息反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重大責任追究制度等閉環式監督體系,把重大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內容,重點瞄准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大、改革落實難度大、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大的問題,持續開展專項督查、全面督查、綜合督查,在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的同時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以真督實察的“回頭看”“回馬槍”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棋眼”“棋子”精准落位,確保各項改革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保持歷史耐心,把握改革的漸進性

改革,既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耐心,有歷史的耐心。”保持歷史耐心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內在品格,是中國共產黨獨特的政治優勢和一貫的優良傳統,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歷史地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黨代會、中央全會、中央深改委(領導小組)會議部署的改革舉措,很好地實現了改革任務的梯次接續、前后銜接、縱深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一方面,要馬不停蹄、隻爭朝夕,對標對表到2029年要完成《決定》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倒排時間、挂圖作戰、壓茬推進,對當前反映最為集中、最為迫切、需要打攻堅戰的抓緊改,立說立行、緊抓快辦,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全力以赴跑出抓改革落實的加速度。另一方面,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堅韌不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境界,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以打持久戰的“歷史耐心”徐圖之。

(來源:《旗幟》2025年第5期﹔作者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編輯:孫麗   送簽:鐘鳴   簽發:林燕 )